第670章 最倒黴的征西大將軍

川陜直道暢通,每年能從蜀中調出300萬石糧食,足以支應幾十萬大軍之用,目前從巴蜀抽出了3萬步兵。

這三萬生力軍加入橫山一線的戰團,就能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狄青和西夏互相拼殺,雙方都到了很疲憊的時候,幾個月的鏖戰下來,大宋不舒服,西夏也要吐血。

三萬川兵,就是壓垮駱駝的一捆稻草。

“臣已經下令河北調撥山地裝備過來,另外王韶也從青唐派過來兩千精通山地作戰的士兵,稍加磨合,兩個月之後,就能對西夏發動總攻,在今年秋天之前,務必打通河西走廊,斬斷西夏一臂!”

看著王寧安在沙盤上指點乾坤,趙禎最大的感受就是爽!

以勢壓人,泰山壓頂,這感覺太妙了。

一條直道,把大宋的動員能力提升了好幾個台階。以往大宋和北方作戰,依靠的無非是河北軍團和西北軍團,其他地方最多提供一點糧食民夫而已,如今整個帝國如臂指使,力量能全部發揮出來。

面對小國,完全是一邊倒的蹂躪!

趙禎突然明白過來,為什麽秦國的人口不到大宋的十分之一,結果一打仗就能動員幾十萬人,想想始皇帝都熱衷幹什麽吧!

修直道,挖靈渠,建長城……全都是基礎建設,這玩意真有用啊!

王寧安對基礎設施的認識,當然比趙大叔深刻多了,就拿元首來說吧,許多人都熱衷談閃電戰如何了得,可是卻很少人關心,元首用了幾年的時間,修建起世界第一套高速公路網,這才是閃電戰的基礎,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兵員和物資集中到帝國的邊境任何一處。

別看賬面上計算,或許元首的兵力兵器不占優勢,但實際上物資充裕,準備充分,士氣高昂,好整以暇,遠不是那些缺槍少彈,呼呼喘氣的敵人能比的。

大宋的直道,放在這個時代,那就是高速公路,堪稱作弊神器。

“景平。”

心情不錯的趙禎拿出了一封信,塞給了王寧安。

“這是宗垕剛剛送來的,你是他的師父,也看看吧。”

王寧安抽出信紙,快速瀏覽起來。

趙宗垕的字跡很漂亮,至少比王寧安好看多了,沒辦法,寫字是他們老趙家的本事,骨子裏帶的,羨慕不來。

把內容看完,王寧安也是大吃一驚。

在書信當中,趙宗垕詳細寫了許多直道的好處,盛贊朝廷英明,這倒是尋常,只是在後面,趙宗垕居然提議要多修幾條直道,而修直道的人工可以從西夏等地獲取。這位太子殿下更是露骨地表示,要用日後西夏的俘虜,完成大宋的基礎設施。

不管是道路,還有長城,水渠等等。

另外趙宗垕還見了不少西域來的商人,他還查閱了唐代的史料。

認為打通西域之後,要在河西走廊修建一連串的城堡。

這些城堡能囤積人馬,為商路提供保護。

往來的商隊在這裏休息,補充,進行交易。

再有,城堡的周圍,還要發展農牧產業,供應當地駐軍需要。

總而言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

趙宗垕預估,修這一條絲綢之路,付出的代價應該是川陜直道的十倍不止,不利用俘虜和蠻夷,就會虛耗大宋國力,激起民變,得不償失,但是路不能不修,機會只有一個,請朝廷早做準備!

這個計劃如果是別人弄出來的,王寧安一點不意外,可從趙宗垕嘴裏說出來,他可就傻眼了。

這還是自己的徒弟嗎?

莫非是別人告訴他的?

是狗牙兒,還是蘇軾?

看起來又不像,這封信完全是家書的口吻,就是他們趙家父子溝通感情,交流心得的,寫得很隨意,不像是精心準備的。

王寧安的瞳孔猛然緊縮,莫非自己這個徒弟出師了?

其實說實話,王寧安教趙宗垕的時間不算長,只是打了一個基礎,在王寧安這裏,趙宗垕只是學會了要博采眾長,要多思考,不迷信,不固執,凡是知行合一,以實踐作為標準……

進入了皇家小學之後,有太多人想要抹除王寧安的印記,真正去左右影響太子,他們對趙宗垕灌輸了太多的孔孟之道,給他講解仁恕愛民的故事,尤其是把歷代的得失,告訴給小太子。

很多人都喜歡追究歷史真實。

可歷史怎麽可能有真實!

首先歷代的史官就是不客觀的,尤其是獨尊儒術之後,修史大權都落在文官手裏,任何一個傳記,都沒法把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記錄下來,只能撿一些重要的記載。

那如何確定重要不重要?

自然是根據史官的價值觀進行判斷取舍。

美其名曰,春秋筆法,為尊者諱。

後人看到的傳記只能是一部分,錯把這一部分當成了全部,就好像練功只學了一半,自以為是太極宗師,結果連10秒都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