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賠款

一個人要2000匹戰馬,10萬石青鹽……800人是多少?

160萬匹戰馬啊!!!

漫咩覺得自己腦袋不夠用了,哪怕把西夏的家底兒掏空了,也絕對拿不出這麽多戰馬……可是那800鐵鷂子又不能不管。

這幫人都是百戰余生的精銳,雖然敗給了大宋,但是非戰之罪,假如正面一對一,他們未必會輸……有這些老兵當骨幹,很快還能拉起一支鐵鷂子,如果沒了他們,全部從頭開始,漫咩不覺得西夏有這個能力了,沒準鐵鷂子就成了傳說……

而且別忘了,鐵鷂子出身顯貴,好多都是皇帝的族人,當年沒藏訛龐就是因為不顧質子軍的俘虜,結果惹惱了西夏的貴胄,把他給幹掉了,前車之鑒,這些俘虜一定要救。

只是這麽多戰馬和青鹽,實在是拿不出來……漫咩就派遣使者,和司馬光繼續討價還價,希望能降低贖金。

司馬光很幹脆,贖金是不會降低了,他最多贖一送二。

漫咩不解,心說能一次贖三個人嗎?

打聽了之後,他徹底吐血了,司馬光的意思是交了一分錢,他送還一個俘虜,外加盔甲和馬匹!

光光還振振有詞呢!

西夏窮啊,鐵鷂子的鎧甲要世代相傳,當成命根子,可在大宋看來,鐵鷂子的鎧甲又沉重,又垃圾,哪怕給廂軍,人家也不要,所以就當成贈品,還給西夏吧!

瞧瞧,上國是何等寬宏大度,爾等蠻夷,還不趕快磕頭謝恩!

面對司馬光的邏輯,漫咩徹底敗退了。

老家夥每天都被折騰的死去活來。

大宋根本不在乎和西夏的對峙。

大勝鐵鷂子之後,軍心士氣都達到了極點,狄青訓練的5萬精銳已經成熟,加上青唐的人馬,還有王德用留下的西北軍團,以及折家軍和種家軍,再有捧日軍,用在西北戰線上,差不多20萬人,一字排開,泰山壓頂。

這可真不是開玩笑。

西夏也弄不清楚大宋會不會出兵,為了應付,他們不得不征調人馬,將十萬擒生軍全都派出來了。

這還不夠,李諒祚又動員了許多部族人馬,大家一起對抗大宋的壓力。

他還派遣使者,前往契丹,和耶律洪基反復講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耶律洪基能出兵幫他一把。

好多年過去了,此時的耶律洪基,和當年的愣頭青完全不同,他已經變成了最狡詐殘忍的狼王。

稍微估算一下,王良璟的河北軍團沒動,渤海國沒動,大宋的水師沒動。他出動攻擊大宋,那是找不痛快!

耶律洪基至少在長城以外,調動騎兵,來回訓練折騰,看似是遙相呼應,實則屁用沒有。

他還大言不慚,讓西夏接濟糧草兵器給他。

李諒祚氣得吐血,他現在覺得當年答應把姐姐嫁給他,根本是個錯誤!李諒祚幹脆不指望契丹了。

西夏有差不多200萬人,男人一半,按照李元昊定下的規矩,二丁抽一,西夏的極限動員能力是50萬。

只是這麽多人,可不能維持長久。

離著秋天越來越近,西夏需要收割牧草,制作奶酪,囤積糧食,把牛羊養肥,準備挨過可怕的冬季。

一旦把一半最青壯,最能幹的男人派到了邊境,他們什麽活兒都幹不了,不但不能幹活,還要指著後方供養。

哪怕不打仗,拖幾個月,西夏就要崩潰!

其實這就看得出國力強弱的差別。

這麽對峙,大宋也不好受,可問題是大宋擁有廣闊的戰略腹地。

西北不是打仗嗎?可東南沒打仗啊,尤其是嶺南和交趾,這些糧倉都安然無恙。趙禎一道旨意下去,幾百萬石糧食就能送過來。

大宋君臣此時是真正感到了王寧安的功勞,他當年經略嶺南,還一口氣宰了上百官吏,弄得天怒人怨,如果不是查無實據,加上趙禎力保,只怕王寧安就要倒台了。

但是多年過去了,王寧安在嶺南的種種作為,越發顯現出威力。

譬如征糧這一項。

江南的產量不比嶺南低,但是江南除了地主士紳就是自耕農,糧食在他們手裏。大規模采購,糧食價格必然走高,許多人就產生惜售心理。甚至有人今天答應,明天來運糧,立刻就反悔了,要求加價,不給錢,就不讓糧食出村子。

別看你是朝廷,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但是老百姓勝在人多,人家也沒鬧出人命,更沒造反,只是多要點糧錢,你能如何?

講道理,打官司,讓官府出面,來回折騰,哪怕最後把人說服了,時機也耽誤了。

總體來說,進行戰略動員,是個很困難的事情。

可嶺南不一樣。

當年王寧安頂著巨大的壓力,把數以千計的老兵就地安置在了嶺南,分給他們土地,組建軍屯。

這幫老兵完全是軍事化管理,一點不客氣,朝廷令子來了,要多少糧食有多少,而且絕不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