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2/2頁)

王良璟哈哈一笑,“我只要每月去一次軍營就夠了,其余的時間,都能待在家裏。”

“啊!還有這樣的兵?”

……

王寧安到底只是個碼字工,來到宋朝又不久,很多事情不清楚,還真別說,大宋就有這麽牛的兵!

他們有個名字,叫做“效用士”,也稱“效用”。

首先說效用士的來源,包括富豪、官宦子弟、門客、舉人……好家夥,連舉人都敢要,就看得出來效用士的不凡了。

自從仁宗開始,就準許有志報國之人投軍,這些人沒有固定的編制,也不用在軍營之中聽用,只是定期去軍營報道,每逢戰事,隨軍出征就可以了。

是不是很輕松,很愜意啊?

當然不是!

要想應征效用,必須有足夠的本事,光是射箭一項,就要求做到步射一石一鬥弓,騎射九鬥弓。

這還不算,從軍要準備盔甲,兵器,要養戰馬,朝廷雖然會發一些糧餉,但是比起開銷來,實在是九牛一毛。

而且身為富豪,官宦子弟,舍得只是一個人去從軍嗎?

實際上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會帶一些家將部曲,這些人的軍餉你要出吧,他們的武器裝備你要解決吧,他們的老婆孩子你要養著吧,戰死了撫恤你要負責吧?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驚人的花銷。

這也是為什麽宋代準許效用士存在,卻不擔心會釀成私兵盛行的原因所在。

養兵能把最富裕的大宋朝廷養的山窮水盡,普通富豪之家,又能養得起多少人?以著名的折家軍來說,核心的效用士也不過一千多人,種家的人數還不如折家。

在以往,滄州最大的一股效用士,就是崔家,一共不到一百二十人。包拯在對付崔家的時候,選擇在月底,正好所有效用士要去軍營登記。

包拯又別出心裁,拉出去練兵,接受騎射功夫考驗。等到他們回來,城中的勝負已分,崔家被包黑子給徹底拿下了。

不得不說,包拯除了一次失手之外,果然是滴水不漏。

崔家倒了,他們的效用士都不能用了,滄州軍中的戰力減損不少。包拯就想到了王良璟,他祖上是名將出身,論武功,能拼得過精悍的宮分軍勇士,讓他投軍,再好不過了。

王寧安花了好半天,終於弄清楚了,原來大宋還有這麽大的窟窿可以鉆!

效用士的存在,豈不是給了自己掌握一支私兵的機會嗎?

他倒是沒心思去造反,但是手上實力強了,就像折家、種家一般,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成為地方一霸,也是很不錯的。

別人沒法弄到太多的效用士,那是財力不濟,可論起掙錢的本事,王寧安怕過誰啊!

“五年,只要五年!我要讓咱們家擁有一千名效用!”王寧安熱血沸騰,用力揮手嚷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