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赤倉潭位於京城東南方。由於這一帶水系交織土地肥沃適合耕作,農家不斷聚集於此,千百年來自然形成了許多村落。其中最大的一個村落是臨風寨。其實此村原叫“臨封”,乃臨近開封之意,後來不知被何人誤寫為“臨風”,就以訛傳訛地流傳了下來,雖失其名本意,卻是添了幾分詩意。現在這臨風寨的寨主,便是號稱擁兵七十萬、被人視為京東巨賊的義軍頭領王子善。

宋代行政機構設置法規定,在邊塞要沖或其他有必要駐兵扼守的地方,可以設寨。其鎮守頭領謂之知寨,知寨下面可辟置兵馬監押、主簿等文武佐官。但臨風寨不是這種情況,它的這個“寨”與草關鎮的“鎮”一樣,都只是鄉間稱謂而非官設。官府在這裏沒有管理機構,只是指定了一個聽命於縣衙的“裏正”,讓其代管一應瑣事。所以王子善這個寨主,在官府眼裏是不合法的。然而這確是一個既定事實,不管官方認可與否,反正在臨風寨乃至京東這塊土地上,現在說話管用的就是他王某人。

其實王子善原本也沒想當什麽寨主,是時勢將他推上了一方梟雄的位置。王子善的祖籍在關中,是在曾祖時遷居至此的。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創業慘淡經營,到王子善接管家業時,其族已發展為當地首屈一指的農商兼營的大戶。

非常難得的是,這王家不但生財有道,而且門風敦厚,沒有為富不仁之惡,而常懷扶危濟困之心。每逢荒年,總要出錢出糧賑災,平日裏遇上鄉親有難,亦會主動出手相援。這種樂善好施仗義疏財的家風,在王子善身上得到了全盤繼承。加上他又喜交朋友,因之在京東一帶聲名遠播,人脈極廣。

王子善原本之夙願,是做個富甲一方的豪紳。頂多再花錢買個員外郎之類的頭銜,為祖上添添光彩就行了。但是金軍的入侵,卻使得他大大地改變了後來的生活軌跡。

汴京首次瀕危時,京畿百姓恐遭荼毒,就紛紛拉起了自衛武裝。臨風寨的村民也急於組建鄉勇守土保家。組建鄉勇本應是官府的事,但那時官府自顧尚不暇,哪有閑心去管他們。寨裏的“裏正”平日幹點催繳賦稅調解糾紛的事還行,操辦這種大事卻絕難勝任。有鑒於王子善在鄉裏的為人和聲望,村民們便公推他出頭領銜。王子善的秉性原就急公好義,且其家大業大,更不容得束手毀於金軍之手,見大家是誠心推舉,他也就當仁不讓了。

王子善這一年是五十出頭。他雖然從來沒帶過兵,然而半生經營家族產業的豐富閱歷,他已磨煉出了相當成熟的決策和組織能力。在他的籌劃下,臨風寨全民動員,迅速加固了寨墻,並利用地形廣設路障,在村口要道埋伏精壯,成功地擊退了數股前來襲掠的金軍,使整個村寨受損甚微。

汴京解圍後,臨時組織起來的鄉勇解甲歸田,但王子善的魁首地位,已在村民的心目中無可替代地確立起來。靖康元年冬,金軍再次合圍汴京,王子善自然而然地又成為臨風寨的抗金頭領。由於這一次入侵的金軍兵馬更多,來勢更猛,一些鄰近村落的義勇感到勢單力薄,欲與臨風寨結成聯盟,並願接受王子善的統一指揮,王子善欣然允諾。

因見在遭到金軍侵擾時,這個抗金聯盟確實是發揮了強有力的相互救援作用,後來要求加入聯盟的民間武裝越來越多,王子善的名頭也隨之越來越大,以至漸漸發展到在京東地界上,十之八九的杆子都打起了王子善的旗號。王子善見狀自是欣喜,於是擇機召集各路杆子頭領開會,宣布成立了京東抗金自衛軍。而其所在的臨風寨,便成了這支龐大武裝的老營。

這支隊伍雖然人數龐大,但終究是松散拼湊而成的烏合之眾,一時還無法形成統一編制,多半部伍亦缺乏基本的軍事素質,在本鄉本土利用熟悉地形之便與少量金軍周旋還行,拉出去與其大部隊硬碰硬地幹仗,根本不是對手。對於這一點王子善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將旗下各部的任務規定得很明確,就是立足各鄉守土自衛。但若宋朝的勤王大軍到達,他是打算組織人馬配合作戰的。可惜的是他的這個打算沒能實現,因為除了張叔夜的一支孤旅,直至汴京陷落,宋朝再無任何援軍到達。

汴京陷落後,金人宣布廢宋立楚。不久,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宣告即位。顯然戰亂正未有窮期。同時越是兵荒馬亂,越是盜賊蜂起。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想安安穩穩地做個獨善其身的土財主是不可能的。此時的王子善已深深體會到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也充分意識到了天時賦予他的機遇和條件。因此他沒有像上次那樣,在戰事結束後便解散隊伍退居莊園,而是利用戰後相對平靜的那段時間,一面繼續招兵買馬,一面抓緊進行了對某些加盟人馬的整編,仿照朝廷禁軍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嫡系部隊。另外他還廣納軍事賢才,對經過整編後的部隊進行強化訓練,使之戰鬥力頗有提高。遠近杆子眼見得其勢日盛,前來納投名狀者越眾,於是王子善的雪球越滾越大,終於使其成了名副其實的京東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