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民族英豪輩出。在為數眾多的華夏俊傑中,有些歷史人物的事跡,是早已在大眾中被廣為傳頌的,如楊家將、嶽飛等。而另外有些也是不應被時光淹沒的歷史人物,則尚不為世人所熟知,如本書所著力描述的宋朝老將宗澤。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宗澤同樣是享有盛譽。他不僅與嶽飛一樣,是威震敵膽的抗金名將,而且還是嶽飛的伯樂和恩師。嶽飛後來在南宋軍界的崛起,與宗澤的慧眼識珠刻意提攜具有密切關系。這位抗金先驅於國家危難之際力挽狂瀾的傳奇生涯,及其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結局,亦與嶽飛等歷代英雄的沉浮相仿,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類似宗澤這樣的,承載著大量精彩故事,而尚未為後世所熟知的華夏俊傑,在中華史冊上還大有人在。

為什麽有些歷史人物早已是家喻戶曉,而另外一些同樣傑出的人物卻長期地鮮為人知?造成這種差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人其事是否得到了文學作品(包括以表演方式為載體的各類文本)的傳播。得力於文學作品廣泛傳播的歷史人物,會很容易地達到婦孺皆知的程度。由此可見,對於歷史文化的宣揚傳承,文學的作用不可或缺。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歷史又是文學作品賴以產生的重要根基。歷史資源的支撐和滋養,對於文學創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缺乏歷史底蘊的文學,終究會顯露出捉襟見肘的窘態。這就是歷史與文學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互惠關系。

常見某些西方國家的文學作品,題材範圍日趨狹窄,發展至近代當代,不是走向自我、內心,就是乞助於幻想、遊戲,否則便似乎再無文章可做。形成這種現象,固然與其之思維方式、文化背景有關,但缺乏豐富的歷史庫存,恐怕也是要素之一。在這一方面,中華民族得天獨厚。我們所擁有的歷史文化寶藏可謂舉世無雙,並且尚有廣闊的領域有待開拓。努力地發揮利用這一優勢,是中國文學的責任。當然,也是中國文學的福分。

長篇歷史小說《殘陽烈》,就是基於這種創作觀的一次藝術實踐。一幅別開生面的歷史畫卷,將伴隨著本書所講述的一連串扣人心弦的故事,和一個個新穎獨特的藝術形象,在諸君的面前逐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