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第4/6頁)

這是林靈素與劉安妃相互溝通、精心安排的一個活動。

林靈素與張成敲定了動手的日期後,忽然擔心萬一彼時趙佶駕臨鎮安坊,那豈不壞了大事。於是他秘密覲見劉安妃,聲稱降災李師師的天時已到,他要在某日夜裏大力作法除妖,要求劉安妃是夜必須拖住皇上,切勿使其臨幸鎮安坊,以免破了法術,並且授予劉安妃一個拖住皇上的方法。

劉安妃覺得林靈素說的那個方法比較荒唐,且有欺君之罪。但為了配合他成功地作法,也就顧不得許多,欣然同意依計而行。

是日午後,劉安妃便像煞有介事地去見趙佶,奏曰她夜得一夢,有一個白髯過胸的老者在夢中告訴她,今夜子時前後揭開宮院裏的一口枯井石蓋,當有祥瑞吉兆出現。皇上若親臨睹之,可得四海永鎮,享壽百年。覺醒夢去,言猶在耳。她頗感奇異,不敢不即奏之。恭請皇上屆時親往觀視,倘果有此事,則天下幸甚矣。

趙佶當日無事,原本有晚間去鎮安坊坐坐之意,聽了劉安妃的這番言語,他卻被激起了興趣和好奇。自從盤古開天地,作為華夏統治者的歷代君王,對於天意征兆均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的。尤其是對於所謂的吉兆,更是寧願它是靈驗的。這與他們強烈地希望自己延年益壽並維持長久鞏固統治的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趙佶便答應劉安妃,夜裏朕與後宮諸妃同往觀之。

晚膳後,趙佶傳了鄭皇後和喬、崔、韋、王各妃,以及眾貴儀、淑容、婉容、修媛、婕妤,熙熙攘攘地都到了劉安妃的宮院裏聚齊,臨風賞月,聽弦品茗。消磨至子夜,劉安妃向趙佶奏報時辰已到,趙佶令其按夢中所示去辦。劉安妃便裝模作樣地焚香祈禱一番,然後命兩個體格壯健的太監上去,用力掀開了鎮井石板。

果然有奇跡出現。

但見那石板剛被挪開,便忽地從井中躍出一條細長黑影,曲折柔軟卻又極其迅速地滑行著躥上井台旁的一棵參天大樹,眨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劉安妃驚呼道,是龍。皇上,分明是一條龍!

那些嬪妃也有看見了的,也有沒看見的,聽她這一叫,都看見了一般,齊聲地附和著贊嘆起來,哎呀,是龍,果然是一條龍啊!

其實哪裏來的什麽龍。那物件就是一條普通的大蛇,是劉安妃依照林靈素的主意,差人預先放入井裏的。那蛇在枯井裏蜷了半日,憋悶得難受,井口一開便迫不及待地躥將出來。又見院裏人多,那蛇膽怯,出了井口就本能地向枝高葉密的古樹上逃去。其中並無半點神奇之處。

離井口不遠的鄭皇後窺得真切,看出來那不過就是一條蛇,心中暗哂劉安妃為取悅皇上不擇手段,嘴上卻不說破。她在皇宮磨煉多年,深知這種煞風景的話萬萬說不得。莫說是後妃們在皇上面前,就是任何一個官吏在其上司面前,如果只會據實直言,不會虛言奉承,那絕對無有好前程,無有好下場,這是人世間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所以鄭皇後也做出了喜悅的神情,向趙佶嫻雅地一笑道,神龍騰飛,預示皇上將宏圖大展,大宋將倍加昌盛,端的可喜可賀。

嬪妃見皇上搶先祝了賀詞,哪個甘於落後,阿諛獻媚之語便爭先恐後而來,頃刻間幾乎將天下的吉祥動聽詞語道盡。趙佶被這群脂粉裙釵的馬屁攻勢捧拍得龍顏大悅,傳旨就此擺上酒宴,歡慶天賜洪福。

就在盛筵備好、觥籌將舉之際,侍奉在側的張迪得到了由宮外報來的鎮安坊出事的消息。張迪知道這個消息對趙佶延擱不得,立即悄悄上前耳語著向趙佶做了奏報。

趙佶一聽就坐不住了。他與眾嬪妃同飲了一杯,就起身道,朕還有事,這裏就由皇後主持繼續慶賀,大家盡可開懷暢飲,一醉方休。說罷,便帶張迪匆匆離席,點齊了侍衛,趕赴鎮安坊。眾嬪妃不知出了何事竟要皇上去連夜處理,不免暗自猜疑。只有劉安妃料到,此必是李師師那邊著了林靈素的手段,大約是大事不好了。劉安妃心中竊喜,抑制不住地四面勸酒,高聲談笑。好在眾人皆以為她是因今夜的吉兆而興奮,不曾往別處去想。

趙佶來到鎮安坊,在院裏先查看了刺客張成的屍體,向守衛在旁的軍士和聞訊趕過來的李姥姥詢問了有關情況。李姥姥是在張成逃出師師房間後才知道出事的,軍士們來得更晚,對事情經過說不出完整輪廓,對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更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有個軍士奏稱以前見過這個賊人,記得他仿佛是個道士。

趙佶想了想,命將張成的屍體運至開封府冷房暫存,責成開封府衙查清此人身份。軍士們得了旨意,自去傳達辦理。趙佶讓張迪和侍衛在廊下候著,自己便步入了師師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