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患得患失

數年間,東羅馬帝國不斷的在利用宗教收攏虔誠信徒,是以,在歐洲戰場,大宋雖然在戰局上不落下風,但是真的想徹底瓦解東羅,占領歐洲全境,卻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許多大宋官員還認為,東羅馬在歐羅巴,塞爾柱人在西奈,加上北古關外的大遼,西南的三邦聯盟,這四塊戰場已經和大宋形成了某種平衡,包括大宋在內,幾方很難再取得什麽突破性的進展。

甚至有朝官上奏,要見好就收,就此收手,鞏固所得,再圖後進。

……

可是,塞爾柱人這麽一弄,要聯遼宋反咬東羅……

唐奕都納悶了,他們是怎麽想的呢?

如今的東羅馬占據東北歐到黑海西岸的大塊疆域,西面是大宋和西撒克斯,南面和黑海東海則是塞爾柱人掌控的阿拉伯世界。

北面……

北面是橫掃中亞的大遼。

這三家要是聯合起來對付東羅,呵呵,那東羅馬必敗無疑。

可是,話說回來,迅速剿滅東羅馬真的是好事嗎?

正如在西奈大宋刻意不繼續向聖城推進一樣,宋軍進駐君士坦丁堡真的只有好處,沒有麻煩嗎?

不論是唐奕,還是文彥博,都開始好好的琢磨起來,這麽幹到底值不值得?

當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拋去唐奕的大戰略不說,歐洲戰場,大宋與東羅馬的對抗,只論現今的原因,其實就是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對抗。

漢學以德治世,以人為本,以理治教的理念,與正教的教義背道而馳。

東羅馬即使知漢人的理念比他們的教義開明得多,即使知道十一世紀漢人的文明比歐洲先進得多,甚至是即使知道打不過大宋,唯有敗途,但是,正教是東羅馬的基本盤,他們只有抗爭到底。

因為,一旦臣服,那不單單是滅國,也意味著滅教。

同樣的道理,大宋想在歐羅實現完全掌控,根本所在就是滅教。

這一點都不用唐奕用後世的思維去洗腦,趙曙也好,相公們也罷,看的比誰都清楚。

說白了,漢學的根本在哪兒?

就是用仁德禮法取代了宗教圖騰。

儒家的厲害之處,也就是拋棄了玄學建立起來的道德體系。

法以治身,德以治心。

律法就是規矩,用來約束行為,這一點不論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可是,法律總有灰色地帶,總有教條無法碰觸的地帶,怎麽辦呢?

以德警之。

這也是世界大同的真理。

只不過,絕大多數族群選擇用宗教的手段建立道德體系,用信仰的力量約束法理所不及的人心。

幾乎沒有哪裏像漢人一樣跳出宗教,規避狂熱帶來的負面危害,奇跡般的建立起一套合情合理,近乎完美的道德體系。

而當這種全新的道德體系進入歐洲,顛覆宗教統治下的白人世界,可想而知,正教籠罩下的東羅馬除了禦敵,更多的,則是恐懼,是絕望!!

寄生在正教之下的統治者,又怎麽可能允許漢學存在呢?

同樣的道理,大宋以學為本,以兵為器,既使沒有唐奕,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君臣上下也都清楚得很,只要拿下東羅馬,整個歐羅巴即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此番誘惑,不可謂不大!

……

趙曙清楚這一點,文彥博也清楚這一點,甚至賈昌朝也清楚這一點。

而唐奕現在所猶豫的,則是在十全之外保持一絲清明,哪怕是違背本心的質疑,也要給大宋保留一分理智。

如果從上面的思考來看,塞爾柱人的這個舉動無疑正中大宋的下懷,求之不得,雪中送碳。

但是,走一步觀十步,唐奕在想……

五年!!

五年間,大宋可謂穩紮穩打,防大遼,穩西南,示弱西奈半島,只在歐洲徐徐圖進。

對外戰略可謂是慎之又慎,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在內部改革,突然在歐洲失去對手,甚至增減大片占區,真的是好事嗎?

要知道,東羅馬一旦覆滅,意味著大宋要投入比之前更多的人力、物料到新的占領區域,同化宗教,維持民生百業。

可是,大宋現在有沒有這個能力頃刻之間吃下半個歐羅巴呢?

“寬夫以為,依我朝目前的狀況,能不能吃下整個歐羅巴!?”唐奕開始征求文彥博的意見。

說起來,文扒皮內可安邦治國,外可周旋萬國,這個問題結合內外形勢,他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了。

只見文扒皮略一沉思,斷然道:“頗為吃力!”

別看老文這些年主理外事,可是內政形勢一直看在眼裏,那是國事在心,從無滯怠。

“大宋這些年正行精兵之策,兵源有減無增。”

“四方戰事,除了六萬涯州軍可機動支應,再無冗余支援歐羅巴。”

“即使聯合塞爾柱與大遼拿下東羅馬帝國,只憑幾萬馬木留克,還有西撒克斯,咱們能占到的便宜也一定是三國之中最少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