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一二三步走(第2/3頁)

可是,唐奕顯然不太認可,緩緩搖頭。

“應該有一個規劃……”

另一邊,範仲淹沉默了,唐奕既然這麽說了,說明他心裏已經有規劃了。

“大郎,不妨說來聽聽,怎麽樣的規劃。”

“二老且看!”

唐奕來了精神,在二人面前展開一張山河圖。

“這是大宋所在,中原本域,那些海外飛地暫且不管,只說中原。”

“嗯。”二人點著頭。這圖上有一條紅線,正好在長江以北把大宋一分為二。

只見唐奕只著紅線以北,“依現在大宋的實際情況,北方地區是主要的糧產地,而南邊因嶺外尚未開發,除巴蜀、荊湖、江南,也就是長江沿線,皆不產糧。”

“但是呢……”唐奕話鋒一轉。

“如今北方毛紡和正在試植的棉花正在緩緩崛起,而長江一線河網密布,航運之務又極為發達,致使在不遠的將來,幾乎可以預見,棉毛紡織,還有航運用工,必然要搶奪農事之勞力。”

範仲淹和賈昌朝聽得眉頭緊皺,這個問題,昨天唐奕就已經說了,只不過從圖上再看,卻是身臨其境得多。

“這就是大郎所說的長遠規劃?”

“只是一部分。”唐奕繼續道。“這還只是個開始……”

所謂規劃,可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走一步看五步、十步。

“且先別說以後。”範仲淹指著山江圖一臉嚴肅。“只這工與農爭之危,你待如何解決?”

唐奕道:“單是這個問題,只要咱們早有預見,其實很好解決。”

“一方面,可以降低農稅,給予農戶更多的福利,盡量留住耕種勞力。”

“另一方面,則可大力扶植嶺外的農墾,開辟新的糧食產地。”

“嗯。”範仲淹點著頭。

“可行!!”

大宋的農稅早在數年之前就已經被商稅超越,而從去年的稅收來看,農稅甚至只占了三成。

這種情況下,即使輕賦農戶,也不是接受不了。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唐奕淡笑。“二位且看!”

再指山河圖,“長江一線,乃至沿海各州,航運的興起必然帶動周邊商貨的興盛。”

“不難想像,將來那些制造生活日需、瓷茶百貨的作坊,必然向這些地方靠攏。”

“沿著江淮,海岸將成為大宋的商品集散地,從這裏把小到針頭線腦,大到車船重器的各種貨物運往全宋,甚至全天下!”

“這個時候,朝廷就更應該因地制宜,把制造業區分開來,集中建設,為各州各府做好規劃,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形成規模。”

“而北方!”唐奕一刻不停。

“隨時棉毛產業的壯大,也將會越來越集中,越來越抱團!!”

“您二位知道,這樣的後果是什麽嗎?”

“……”

二人不說話了,看著地圖發呆。

後果是什麽?後果就是星星點點的紡織作坊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不斷合並壯大。

最後……

最後形成無數個紡織城,紡織鎮。

“大郎的意思是,我們要提早預防,阻止這種無序吞並?”

“不!”唐奕的回答出乎二人意料。

“我們不阻止,而且要推波助瀾。”

見兩個老人家還是有點不明白,唐奕只得解惑道:“重點不是融合,重點是城鎮!!”

“紡織業必然造就更多、更大規模的城鎮,徹底脫離農耕的城鎮!”

“而這對以商稅為主要收入的朝廷來說是好事,何樂而不為?”

在糧食夠吃的情況下,把農戶引到城裏去,加快大宋的城市化建設,這樣一來,商稅才會越收越高。

而農稅的比重進一步降低,到最後,免除農稅,甚至倒貼,都不是問題。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農民種地不收稅,甚至有補貼,這個不論什麽年代都是國家中堅的群體沒了後顧之憂,那麽穩定還有什麽不容易嗎?

“所以……”

唐奕轉過頭,“在剛剛的第一個問題上,朝廷就不能只是減稅那麽簡單了。”

“一方面減稅,一方面則是控制糧價。”

“朝廷要把種地的利潤控制在一個既可以把一部分人引去城鎮,又可以留住一部分人保證糧產的範疇之內。”

“……”

“……”

兩個老頭兒都聽傻了,終於明白,這就是唐奕所說的宏觀調控。

用政策來引導百姓……

賈相爺下意識發問:“那再下一步呢?”

只聞唐奕淡然作答:

“先把大宋的小商品百貨賣到全天下去,用廉價勞動力和數量為大宋和百姓積累財富,這個階段主要靠朝廷和觀瀾民學。”

“民學?”二人不解。

“二老忘了?民學裏可是有很多好東西、好技術沒拿出來用呢。”

“那接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