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海中孤島(第2/3頁)

“真是什麽?”吳育輕笑出聲,偏頭看向這位親家。

“真是不應該給船工立碑?”

王繹不憤,“難道不對嗎?有辱斯文!”

吳育搖頭不語,欲言又止。從前的他可能也這麽想,立碑這是殊榮!到了大宋,恨不得就是專屬於士大夫的殊榮。文人不想與百姓分享這分殊榮。

可是現在,吳育真不這樣覺得。也許他這個曾經的老頑固,已經被唐奕所影響了吧。

猶記得慶歷八年,黃龍起舞,唐奕在宣德門前,當著官家與百官與開封萬民的那次盛舉。那一次唐奕觸動了文彥博,同時也給百官提出了一個命題,如何引導民心民意?

而這就是唐奕厲害的地方,別看他瘋,但是吳育知道這小子有多聰明。立碑,或有七分真情,但是其中必有三分是拉攏人心。煽動群情的意思在裏面。

不說別的,只這一塊碑能有什麽?可是看在那些船工眼中卻是不一樣了。很多人為了這一塊碑,會把命都賣給唐瘋子。

可是也就是這麽一塊碑,多少人又死抱著不想給?

滿臉笑意的看著王繹,卻是不提碑的事情了。

“聽說恪之與大郎關系不睦?”

王繹一聽,立時眉頭一擰,“不睦?老夫巴不得他離我遠點!”

說著,還掃了一眼唐奕的背影,嫌棄道:“不識好歹、目無禮教的瘋子!”

這兩人是對著看不順眼,唐奕不待見王繹,王繹這個儒家正統又何嘗瞧得上癲王這個沒規矩的渾人?

“恪之啊!”吳育憋不住笑。“勸你一句。”

“什麽!?”

“別惹唐子浩!”

“嗯?”王繹頗為詫異。“連你也這麽說?”

在王繹看來,吳育可不是親禮不分的人。他和唐奕是親,但是因為親就縱容這渾人,任他廢禮忘典,那就是小人行徑了。

吳育大笑,卻不與他爭辯,這裏面太多事情不能與王繹明說。

“大郎不容易……”

“再不容易,他也不能至法度於不顧吧?”

王繹來了精神,“遠的不說,就說汝南王府那件事。我也聽說了,那一家子心存不軌。可是,忤逆之事有國法,有刑律,他私刑妄為,這算怎麽回事?”

“若是人人學他,看誰不對,就私刑處之,那朝廷還不亂套?”

“唉!”吳育一嘆。“事情沒有恪之想的那麽簡單。”

“怎麽不簡單?”

“這麽說吧。”吳育只得道。“他的功比他的過要大,這件事的利也比它的害要重!”

“……”

王繹還是不憤,但也聽出,吳春卿有些事兒不願意和他說。

橫了吳育一眼,“我看你啊,是被這瘋子哄開心了,失了君子之德。”

“嘿!”吳育上來了脾氣,這老夥計越說越過份了。

“還非要與恪之辯上一辯了,看看到底是育失了德行,還是恪之眼盲。”

“辯就辯!他不就是收了一個燕雲嗎?只此一功,還要受用千年不成?”

吳育暗自鄙夷,“一功?這一功還不夠大?再說了,唐奕何止一功?他的功多了。”

很多東西,並不像燕雲那麽明顯,可是,這並不代表唐奕沒有做別的,或者說這十年他只做了燕雲這一件事。

事實上,除了燕雲,西北鹽改、宋燕大道,還有通濟渠,哪一件不是千秋功業?

這些大的不說,很多細微之處的小改變,大家只是沒發現,可是其意義卻是一點都不比前面的大功來得輕。比如,黑板和粉筆。

這看似微末的兩樣東西,卻是徹底改變了師教的傳統方式。

此法從觀瀾傳出,幾年就風靡大宋。教書先生從原來的口傳講學,到現在的板書與講教結合,讓多少儒生受益?

再比如,拼音。

大宋的讀書人相較從前倒是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可是,經過十年的努力,大宋拼音的普及程度卻是已經過了半數。

也就是說,百姓雖然不知書,不通學,可是卻可以實現基本的識字。只這一點,絕對是功在千秋。

……

……

唐奕可不知道吳老頭正在幫他賣力推銷,其實就算知道,他肯定也不領情。

就那個老頑固,你跟他廢什麽話啊?王曾老相公也是,給他取字“恪之”……

恪:格物、窮理。可是王繹倒好,整個就是一腐儒,連他老子的十分之一都沒學到。

此時,船已經起航,一路航向東北,漸漸地遠離海岸線。

一百多艘海船編隊航行啊,別說是大宋,唐奕上輩子也沒有親眼見過呀。

浩浩蕩蕩的一大片,在首艦恨不得都看不見尾艦的樣子。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那是多麽的震撼、多麽的壯觀。

……

船行一日,無風無浪。

第二天一早,唐奕剛起來,上到甲板上,就不由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