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黃金搭档

富弼還朝,讓唐奕不禁感慨。

因為這場大水,文彥博和富弼二人竟提前數年組成了仁宗朝的‘黃金搭档’,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朝中有這兩人坐陣,絕對是大宋的福氣,百姓的福氣。

如今,觀瀾商合的運力全部投入救災,由濟水、泗水順流而上,直抵京東、河北諸州。

第一批槽糧已經運抵受災最重的大名府、德州、刑州、河間等地,基本穩住了民心。後續只要動轉及時,加上朝廷的各種措施,相信度過此劫並不是沒有可能。

即使這樣兒,河北各州依然有災民數十萬無處安身,一個不甚,就可能釀成大禍。

這時候,趙禎一面是老辦法,招各州饑民充入禁軍,以緩解災民壓力;一面將官運糧船轉運的任務交到觀瀾商合手上。

對此,朝中無人反對,畢竟往年救災路耗比觀瀾要多出一到兩成。而且,觀瀾廣集民資用於救災,也為朝廷緩解了很多壓力。

這就是唐奕一直不讓曹佾向趙禎提官糧之事的用意,讓這幫朝官自己把官糧之事交到他手裏,絕對比張嘴去要省事兒的多。

你不要,他會自己給你送過來;你去要,反而不一定要得來,還惹一身臊。

而遠在鄧州的魏介也又牛逼了一回……

一聽河北遭災,這老貨眼睛都開始冒綠光,加急上奏,要求為災區各州分流三萬災民。

這可把文彥博嚇壞了。他可不知道,鄧州現在的情況,只知道鄧州治民一共不過五十萬,魏介敢一下要三萬流民,這麽高的比例是要出亂子的!

他瘋了不成?

他哪知道,魏介現在是瘋了,不過是想要人想瘋了。

現在鄧州的人口比例嚴重失衡,傭工難求,無人種田的情況已經初現端倪,要是沒人來,那才真會出亂子呢!

這兩年,鄧州新開山地、果林五萬余畝,分流了差不多一萬戶的佃農上山植果。

與此同時,鄧州城民的數量也激增了差不多三四萬人。

這些人是哪兒來的?除了一部分的外地客商,多數都是富戶家中的佃農轉投而來。

因為現在鄧州糧運、果運、酒運極為昌盛,城中勞動力短缺,大批的農戶發現,種地遠沒有在城裏出力氣掙的多,所以都跑到城裏來了。

一下子少了五六萬的佃農,鄧州農事一下子就吃不消了。

現在,鄧州怪象頻生,種地的反而沒有使力氣在碼頭、路驛搬運的收入高。種地成了不賺錢的營生,佃戶也越來越少。雖然,魏介這兩年在周邊各州使勁網羅流民,但依然補不上這個缺口。

如此下去,再過兩年,鄧州的良田將面臨無人耕種的局面。

魏介一下要三萬災民,文彥博不敢專斷,報到了趙禎那裏。趙禎一看,自然應允,並把魏介一年前的那封奏報給文相公看,文相公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原腹地還藏著這麽一個寶地!

文相公難得露出笑容,這可能算是黃河潰堤之後少有的幾個好消息了。

而趙禎則不由想起魏介這個人,心說,他在鄧州幹的不錯,是不是應該提拔一下了……

於是,在準往鄧州遷民三萬的旨意發出的同時,魏介的‘前程’也一並發過去了。

“魏介治理一方,政通人和,升任禮部員外郎,待河北流民安置妥當之後,入京任職。”

大宋一向如此,官員在地方幹的不錯就升遷,如果皇帝要是也覺得你不錯,那就調入京城。在京裏混兩年,下入地方再呆兩年,再次回京,那基本不是入職政事堂,也得是個六部職首的好位子。

魏介這是走了好運了。

可是,哪成想,趙禎想升他的官,魏介跟本不領情,死活不接任。

他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算趙禎把他召回京,也沒有多大的發展了。在京裏呆兩年再放到外面,還不知道是什麽犄角旮旯呢。這麽算下來,還不如一心在鄧州靠住了,能呆幾年,就呆幾年。

鄧州呆著多舒服啊!百姓富足,又無災無難。生活也好,京城有的這裏差不多都有。

魏介的態度讓趙禎還挺郁悶,我這麽看好你,你咋還不領情呢?但是沒辦法,大宋皇帝就是這麽憋屈,文臣說抗旨就抗旨,你還一點脾氣都不能有。

至於唐奕,現在能做的事情都已經做了,觀瀾商合的糧船去的時候運糧,回程則幫著鄧州運災民,幾乎是馬不停蹄地日夜忙碌著。

再往後,就真的沒他什麽事情了。

進了七月,開封大水漸退,但是城裏各處淤積難除,汴河大街上的河泥足有一尺多厚,都能沒膝蓋了。

曹潘兩家因地勢低的緣故,也是不能幸免,一半的房舍都要重新修繕。一時半會兒,曹、潘兩家都要在回山呆著。

唐奕除了每天範仲淹安排的少量課業,再就是範純仁每天都要拿各種各樣的天下之事來煩他,其余的時間,要麽坐著發呆,要麽和宋楷等人在一起廝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