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同意談判

節堂內,陳邦彥等人從王彥手中接過兩封信件觀看,幾位各部圍在一起,很快就將內容大致的了解一遍。

王得仁的信只是提供了一個信息,就是他圍攻涼州時被孫可望的安西軍突襲,損失萬人,現在被圍困在西寧府內,並說明了孫可望的大致兵力,而對於孫可望的稱藩是真心還是假意,則不做評論,留給朝廷和王彥自己分析。

從信的內容來看,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向王彥傳遞,他包抄失敗,孫可望的安西軍進入雍涼的信息,好讓王彥和明軍做好準備,至於是戰是和,則不是他這個級別能夠考慮的事情。

孫可望的目標也基本於信中表現,他願意與金國決裂,放棄雍涼西撤,退回嘉峪關之外,向明朝稱藩,仿照朝鮮例,請求大明的冊封,做大明的西屏,雙方以嘉峪關為界限,互利通商。

當然如果明朝不答應,那西寧被圍的一萬多明軍,就是孫可望的人質,而且他還可能為明朝進軍雍涼制造障礙。

難怪王彥覺得孫可望給了他一個下馬威,這廝等於腰裏插著一把刀,強迫王彥收他做小弟,如果不同意,他便反手一刀,便要割王彥一塊肉,王彥心裏怎麽會愉快。

幾位閣部看完之後,一陣議論,王彥喝了口茶,將杯子放一邊,開口問道:“幾位閣部看完之後,有什麽意見?孤王該不該答應他呢?”

陳邦彥左右看了看,先拱手道:“監國,從王得仁的信來看,孫可望帶來六萬大軍,這說明他的實力很強。如果他是真心歸附,那我大明在西面就有一個堅實的屏障,但是看他的行為,卻不似真心,而只是時事所迫下采取的權宜之計,監國要答應他的條件,怕後患無窮。”

金國被滅之後,天下一統,兵事方面的支出自然會大量消減,這對於兵部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兵部想要在內閣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得有一個敵對的目標出現,保持足夠的威脅,才能繼續獲得資源的傾斜。

陳邦彥之前還未此事發愁,這時孫可望送上門來,實力還不弱,卻正好可以成為兵部繼續獲取資源的一個很好的借口。

當然他除了是為兵部考慮外,也是為明朝考慮,孫可望反復無常,又是個有野心的人,留下他,而他還有數萬兵馬,對於明朝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始終存在巨大的隱患。

王彥聽了點點頭,“巖野公說得有理。孫賊居然敢威脅孤王,這哪裏是真心臣服。”

“監國,臣以為無論孫可望是否真心,他的條件都可以答應。”陳子龍卻站出來,行禮道。

王彥微微皺眉,“這是為何?”

陳子龍躬身,鄭重的作揖行禮,沉聲道,“監國,伐金之役,已經將近一年,國庫損耗眾多,已無余財!眼下關中糜爛,百業待興,處處都需要銀錢,若再有大戰,戶部怕是吃不消了。”

聽道又是錢糧的問題,王彥心中有些不高興,“這次收繳豪格的莊園,孟喬芳、韓朝宣等人的田地多達數萬頃,這些土地換成銀錢,還不能解決戶部的虧空麽?”

“監國,眼下關中混亂,流寇四起。金將白廣恩與流寇趙黑虎,盤踞商州、洛南,聚攏饑民十余萬,陜北金國兵部侍郎張文蘅也正同榆林的流寇匯合,關中動蕩不安,田地自然不值什麽錢財,朝廷此時處理,並不劃算。”陳子龍解釋道。

這個理由倒是能說服王彥,他不禁微微頷首,關中這麽亂,確實沒有什麽人敢來買田,朝廷應該等關中穩定後,田畝價格上漲時,再處理這批良田。

蘇觀生這時也出來道:“監國,臣以為眼下應該先穩定關中,盡快發兵剿滅流寇才是上策。至於殘金,只需偏師西進,不宜再興大兵,朝廷不如先接受孫可望的條件,等穩定關中,消滅了吳三桂和豪格,再來削弱孫可望也不遲。”

金國潰敗,關中原有的行政體系和社會秩序也徹底崩壞,而明朝又沒完全接手關中,許多地方都形成了權力的真空,使得各種人物都趁亂跳出來。

流寇和地方豪強,便乘此機會粉墨登場,而這些人不比正規軍,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現在明朝主力雲集關中,要是哪支流寇,跳出關中殺入關東,那絕對將是一場災難。

金國雖然比不上明朝,但是相當於明朝的五分之一,還是有的,明朝一下胖那麽多,弄不好要撐出病來,需要消化的時間。

“監國,眼下關東的運來的軍糧,大多用來賑濟關中百姓,招撫流民,大規模西進並不太可能。朝廷不費一兵一卒,能從孫可望手裏接過雍涼,將吳三桂包圍於隴右,何樂而不為呢?”陳子龍又開口說道。

王彥明白幾人說道的有道理,可是總覺得事情進行到一半,就被人打斷,有些不高興,他微微沉默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可以接受孫可望的稱藩,不過他提出的條件,得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