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粗糧出關

去歲,公元1654年,發生了許多大事,其中由以清的覆滅,最為震動天下時局。

在清覆滅之後,金成為了明朝唯一的對手,也是明朝今後必然征討的下一個國家。

自秦皇掃六合,統一天下以來,整個華夏民族,就種下了大一統的基因,所以金國上下都知道,最後一戰遲早會來。

今歲,明朝又北擊蒙古,南征西夷,解決了牽制手腳的兩大隱患,金國便更加緊張起來。

為了摸清明朝什麽時間動手,以及戰備的情況,金國花費了大筆的銀錢,還有人力物力,用來刺探明朝的情報。

四川作為明軍北上漢中,進攻金國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金國刺探的重中之重。

去年底,曾經被吳三桂燒毀的金牛道棧道,就被四川官府花大力氣修復,四川與漢中的聯系便又暢通,隨之而來便帶來了兩國商旅之間的往來。

雖說明朝禁止向金國輸送糧食和精鐵等戰略物資,但是其他物品卻不禁止,雙方依然有商業上的往來。

特別是漢中的人口,大多是川北遷過去,他們與四川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雖說兩國敵對,但是民間的聯系卻並沒有斬斷。

金國的密探便時常扮成商旅,到四川以及其他各處,刺探情報,而明朝同樣派遣了大批人員,對金國進行滲透。

四川北面保寧府境內,這裏的人口被吳三桂遷走了大半,之後四川布政使司從川南和川東遷來了一些,再加上官府勸說一部分土司下山耕種,所以廣元的人口,已經得到一定的恢復。

這時在廣元境內,田間地頭,官府的官吏正指導百姓,收獲番薯,播種玉米、土豆。

幾年前,王彥在發現福建大量種植番薯,使得福建對外省的糧食依賴減少後,便在西南的山區,大力的推廣番薯的種植,為明朝提供了許多粗糧,使得糧食的問題,對明朝而言,不再是個特別嚴峻的問題。

糧食歷來是王朝穩定的根本,在番薯推廣成功之後,王彥便下教旨,追封將番薯帶入福建的長樂縣商人陳振龍為伯爵,曾經力主推廣的巡撫金學曾也被追封為伯爵,給予兩家極大的榮耀。

番薯傳入中國以久,許多官員甚至都吃過番薯,可是這些屍位素餐之輩,就是沒想過到田間地頭瞧一瞧,看一看,等朝廷封下爵來,一個個才後悔莫及,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嘴巴子。

在朝廷下旨追封後不久,福建便有官員,以進獻祥瑞為名義,又發現了苞谷和土豆等旱地作物。

祥瑞都是下面的人搞的迷信,不過作為統治者卻很享受,這代表著天對統治者的認可,代表國泰民安,王朝鼎盛。

王彥很享受著種感覺,對進獻之人,再次封賞,然後命人試種,結果收成都還可以,隨即便讓官府在民間推廣。

這些作物的出現,讓原本不能耕種的許多旱地,都能產出糧食。

明朝這些年倉庫儲備,已經明顯增多了許多,就算某一地,發生大規模的饑荒,也足有能力賑濟。

早在番薯推廣之時,明朝就下令不許任何人將番薯帶入北方,之後的苞谷和土豆,也被列入了禁止運送的名單之中。

各個關隘一旦發現有人私自攜帶前往金國,官兵將立刻鎖拿,經過審問之後便可問斬。

這條刑罰可謂極重,震懾力很強,不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兩年來因此而死的人,卻依然不在少數。

其實番薯在明朝推廣之初,清廷的密探就得到了消息,但是多爾袞更加關心明朝的火器,因而並沒有注意此事。

金國之前並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消息,不過在滿清滅亡之後,大批清廷的密探,轉而效力大金,許多原本不被清廷重視的事情,卻被金國翻了出來。

當然金國能注意此條情報,主要還是因為金國的糧食產量到了一個瓶頸。

雖然金國大力開荒屯田,但是金國能耕種的土地畢竟不多,而且麥子每畝的產量也很有限。

金國上下的糧食產量,只是勉強自足,這就扼住了金國發展的命門。

現在金國采取魏武一樣的屯田手段,軍屯已有六十多萬戶,這個數目看似很龐大,軍隊數量眾多,但這種兵農結合,種地多過打仗的農兵,戰力實在堪憂。

這種農兵,在精銳的職業軍隊面前,就是烏合之眾。

金國想要訓練更多的精兵,就必須讓農兵脫離生產,但是受糧食產量,特別是土地的限制,金國不可能有太多的糧食,來訓練脫產的精兵,也不可能有太多人,去開礦,從事商業。

糧食的問題,限制了金國的發展,而當金國知道明朝有這些能在旱地種植的高產作物之後,怎麽會不動心呢?

這時在廣元境內,可以看見許多帶著鬥笠的百姓,正在開墾旱地,收獲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