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牽制清廷

對於明朝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騎兵不足,王彥提出趁著金國應付準格爾,無力關注青海時,出兵收取青海南部地區,就是為了獲得戰馬,而在朝鮮作戰,則避開了清軍騎兵的優勢,又起到了牽制清軍的作用。

此時明朝在湖廣的馬場,已經有戰馬五萬多匹,若是能控制青海南部,明軍戰馬可能達到十萬匹以上,並且將獲得持續不斷的戰馬來源,使得明朝有能力進攻北方。

準格爾南下,這樣的機會,明朝不可能坐視,睜著眼看著金國渡過難關,看著多爾袞壯大實力,肯定是要進行牽制,讓準格爾將金國打殘,讓多爾袞無功而返才好。

戰爭就需要儲備物資,朝廷必須從民間采購大量的布匹,以及其他物資,到是能消化市面上不少貨物,將市場盤活。

見王彥並不是要興大軍伐清,內閣便放心下來,而向西挺進大可交給西南去做,朝鮮牽制也並不需要朝廷耗費多少,只要將明軍淘汰的兵器,運到朝鮮,讓朝鮮自行武裝,收復失地便好。

內閣隨即基本同意了王彥的提議,然後按著流程向議事堂提案,五軍都督府立時傳令兩個戰區,要求他們按照朝廷的要求部署行動。

吳三桂將整個川北搬空之後,何騰蛟為了恢復四川,便想了許多法子,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開設邊市,同烏斯藏以及青海的蒙古部落交易。

朝廷早定下了向西進軍,獲得牧馬之地的戰略,因而四川方面一直十分注意收集青海方面的情況。

何騰蛟通過邊市,通過商人深入青海南部,將青海通往四川的道路,以及部落分布打探的一清二楚。

摸清了情報之後,只要有機會,四川方面便可以著手恢復朵甘都司。

準格爾部南下進攻金國,原本遊牧於河西走廊上的一些小部落,為了躲避戰禍,紛紛南遷到青海湖之南,使得青海東南部出現了混亂和血腥的部落兼並,已經影響到了四川商人到此行商,連邊市也受到了影響。

何騰蛟正欲趁著金國無暇顧及青海之時,恢復朵甘都司,朝廷的命令便已經到來。

何騰蛟當即便在王府召集下屬,進行商議,決定由陳友龍領兵五千步軍,進入烏斯藏,王得仁領兵三千騎兵一萬軍,沿著岷山峽谷開進青海,將青海南部混亂的情況穩定下來,又調張同敞準備重建朵甘都司。

馬進忠、李定國則訓練人馬,隨時準備接應。

朝鮮方面,謝遷領著朝鮮王室退守濟州島之後,與滿清扶持的偽朝鮮,便一直處於對持的局面。

滿清的謹郡王尼堪領著一萬清兵駐守漢城,偽朝鮮兩萬多人控制著相對富饒的西五道,而謝遷的一萬二千明軍,以及林慶業的七千朝鮮軍,則控制東面貧瘠多山的鹹鏡道、慶尚道、江原道三個道。

從版圖上看,似乎兩方控制的地方差不多,可是實際上差距卻特別巨大,無論是人口還是糧食產量,東部三道都不可能和偽朝鮮相比。

如果不是有明朝,持續不斷的給朝鮮輸送糧草和物資,謝遷未必能夠在朝鮮堅持下去。

滿清入關之後,心裏並不自信,覺得自己有一天,遲早要被趕回關外。

他們入關以後,便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禁止漢人出關,以免回家時老巢被漢人占據。

朝鮮的位置,對於明朝來說,便十分重要,他能阻止滿清從新退回關外,所以明朝才不斷給朝鮮輸送資源。

在上次聯軍大敗之後,明朝對於朝鮮軍隊的戰力相當無語,認為朝鮮簡直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明朝一戰就損失一萬八千多人,光是家屬撫恤就花掉了近一百萬兩,在加上軍器和物資的損耗,算下來實在有些劃不來。

明朝總結經驗之後,覺得朝鮮的戰事,朝鮮人還是要自己出一份力,不能什麽事都想著依靠明朝,像個拖油瓶一樣。

於是明朝派遣兵部侍郎夏完淳,擔任駐朝大臣,開始幫助朝鮮改造自身,訓練朝鮮的新軍,號為“訓練營”。

名字雖然有些草率,可卻是由明朝的將領負責訓練和指揮,用的器械也是明軍的器械。起初只是林慶業的七千殘兵,後來又招募了八千人,兵力達到了一萬五,並且數次擊敗偽朝鮮向東三道進攻的軍隊。

在朝鮮,尼堪的一萬精銳清軍窩在漢城不動,偽朝鮮的軍隊又不堪重用,無力進取,謝遷則忙著訓練朝鮮軍隊,積蓄實力,雙方便陷入長達兩年的對持階段。

本來這種對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可是朝廷的命令傳來,朝鮮便必須動起來。

為了安全起見,防止尼堪忽然派兵突襲,朝鮮雖燃還控制著東部三道,但是朝鮮王庭,以及明軍的基地,依然還是設立在濟州島上。

此時在謝遷的大帳內,眾多將領聚集,夏完淳站在一副掛著的地圖前,對眾人說道;“準格爾部二十萬人進攻金國,多爾袞有意趁此機會攻滅準格爾。如果讓其得逞,那滿清不僅沒了後顧之優,而且會平添幾萬善戰之兵,所以朝廷絕對不能讓滿清如意。眼下朝廷已在淮河沿線增兵,給滿清施加壓力,我們朝鮮也要動起來,給予滿清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