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歷史規律

戰馬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中原王朝想要進取,想要保住疆土,沒有戰馬可不行。

漢唐都有大量的戰馬,就連宋朝馬匹也不少,多的時候有二十萬匹,但是沒有好的養馬地,戰馬需要奔馳,而不是圈養,所以合格的馬匹並不多,加上宋要面對的敵人,遠遠比漢唐時候的難以對付,因而一直處於下風。

漢唐時,中原王朝掌握煉鐵技術,騎兵穿鐵甲射鐵箭,而北方遊牧名族生產力極其低下,箭頭多是骨頭磨成,裝備上差距太遠,抗擊天災的能力也弱,一場風暴就能滅掉一個部落。

到了宋時,所面對的敵人,已經是國家,而不是部落,宋會煉鐵,遼金夏元也會,他們也有大量的工匠,大量的作坊來制作武器,他們已經從落後的部落,進化成為國家,具有很高的生產力,既有遊牧漁獵民族的善戰,又有了農耕民族的技術,這便難以對付了。

明朝現在面臨的情況,與宋差不多,他的對手不是落後的部落,而是掌握了漢族技藝,控制大片耕地的國家。

面對這樣的對手,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升自身在技術上的優點,同時也要學習敵人的長處,所以戰馬必然少不了。

兵部提出每年追加一百五十萬百銀,雖然在各部的要求下被消減,但是最後還是保持了八十萬兩的追加,用於購買種馬和戰馬養殖。

八十萬兩,可以養三萬精兵,但是用到馬匹上大概也就能養五六千匹的樣子。

這個花費比北宋養六千匹戰馬一年花費五十萬貫,成本還要高上許多。

明朝比不上宋朝富裕,財政上有些吃不消,現在只能以育種繁殖為主,減少購買,等到朝廷打破北方封鎖,獲得更好的牧馬之地和馬匹來源之後,再來大肆購買便宜的戰馬。

這樣一看,明朝近期的許多決策,都可以聯系起來,並不是單一存在,朝廷的重心從與清軍作戰,轉移到西南,就是必然了。

戰馬的事情敲定之後,陳邦彥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現在陳述第三條,關於重設五軍都督府,將官按期調動,打破各個派系間的壁壘,避免形成藩鎮,諸位可有什麽異議?”

任何王朝,軍隊聽命於中央,王朝的根基才能穩固。

從漢代朝開始,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都與軍隊失去控制有關系。

東漢末年,豪強並立,本質上都是軍閥,此後從魏晉南北朝到五代十國,所有的朝代顛覆,基本都是權臣,軍閥掌握軍隊,軍隊不在聽命於王朝所至。

如司馬氏,宋齊梁陳都是篡位得來,隋末表面是亡於百姓不滿,實則是煬帝太過心急打壓關隴軍事貴族,導致他們背叛所至,唐末藩鎮就不必再提,這其中都有軍隊的身影。

這個問題,一直到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文統武,才得以解決,但也帶了一些副作用,走向另一個極端,中國尚武的精神,自此遭受了遏制。

明朝現在軍隊的情況,實際上是等於三大藩鎮,繼續發展下去,必然阻礙朝廷加強中央集權,而中國自古為一統一大國,要維持偌大的疆域,又必須有一個強力的中央政府存在,否則將是一片散沙,內鬥不休。

王彥早就想對軍隊動手,包括他屬下的五忠軍,各個將領長期掌控同一支軍隊,這是當權者最為忌諱的事情,王彥也不例外。

人心最為復雜,也最為無常,五忠軍各部能將他扶上攝政親王的寶座,那他屬下的將領,也可能被他們的屬下,推上來,取代他,然後又被屬下的屬下繼續取代,這是一個循環,也是唐末和五代十國那麽混亂的根源。

這不是他做了皇帝就能解決,他得國不正,怎麽上去的,下面的人都看得著,難免會有人有樣學樣。

他除了大殺功臣,就只能將軍隊給控制起來,而這又有一個大問題,功臣們會不會老實讓你殺,特別是眼下明朝軍隊本來就派系林立,是不是所有帝王都能有宋太祖的能力,而屬下將領會不會束手就擒,這都不一定。

看歷史,其實有一定規律可尋,從中可以看到人心,讀到人心。

秦、晉、隋,這些短命王朝,能結束亂世,源自於天下久戰,人心思定,而他們為何又迅速滅亡,可能是還有不少人心中不甘,不服氣,有野心,是一個反彈,還要折騰一下,等天下人徹底累了,才能真正安定一段時間。

宋朝之前,天下被武人禍害那麽久,也正是那時,異族崛起,天下對於武人的厭惡已經到了極限,所以宋大祖限制武人才能成功,是有很強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因素存在,並不是真的一句話,就能讓所有武人交權。

天下之勢,物極必反,隨著宋明兩代對武人的打壓,武將的地位已經降低到谷底,到了現在,天下大亂之際,武將的位置必然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