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五德票

王彥在政事上的舉動,讓唐王和魯王已經感到不安,這次又拋出要改革軍事,便讓兩王有些做不住了。

臘月二十九,從各個方面得到消息的兩位親王,決定在年前進行一次會面。

唐魯兩王一直是政敵,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實如此,兩位親王為了遏制王彥,便只能走到一起。

南京城表面平靜,可是事實上密探遍布,兩座王府前後都有密探監視,所以兩王並沒有選擇在王府相會,而是由唐王做東,選擇了他名下的一座酒樓。

兩人在酒樓最頂層的包間內,整層都被包下,樓梯處有侍衛守衛。

此時房間內,魯王座著,身邊桌子上擺著酒菜,唐王則站在窗戶邊,看著街道上的商販們。

臨近新年,大街上並沒有冷清下來,反而越來越繁華,不光是商販店鋪越來越多,他們販賣貨物的品種也越來越多。

唐王聽著南京街道上的人們忙碌而幸福的叫賣聲,看著百姓滿面笑容的穿行在商鋪和攤位間挑選年貨,他的心情十分復雜。

這與他們剛進入南京時,完全是兩幅景象,他微微閉眼,外面各種嘈雜的聲響便匯集而來。

“平心而論,這兩年來,楚王還是做的不錯,堪稱百年一出的宰輔之才,能力不在張太嶽之下。朝廷去歲還清了一千萬兩債務,今歲為了賑災和遷藩入台,開發台灣又貸款四百萬,孤本以為今歲朝廷必然會巨額虧空,不想年底戶部報上賬來,居然收支平衡了。”

魯王座在桌邊拿起酒杯,小抿一口,話是在誇王彥,但語氣卻滿是酸味。

往常年底,必然是物價猛漲之時,這是大量白銀流入,大量物資流出,以及朝廷負債,有意制造通脹轉移財政壓力等等原因造成的結果,但今歲年底,隨著朝廷經營南洋,同西方貿易,使得大量南洋物產流入中國,加上朝廷收支實現平衡,人們收入增長後,物價卻並未上漲,這自然使得百姓高興起來。

唐王閉眼聽著窗外的聲響,聽了魯王的話,卻睜開眼說道:“楚王是難得的相才不假,卻並非我皇家之福。”

魯王聽他這麽說,不禁一仰頭,將一杯紹興粉酒喝倒入肚中,聽著唐王繼續說著,“就說著借貸之事,他五德號從中獲取了多少好處?現在朝廷都用五德票來給官員發放俸祿,民間也喜用五德票,而朝廷的寶鈔,鹽引反而一文不值,王彥這是用朝廷的錢財,肥了王、何、陳、馮等豪族的腰包。”

明朝官方也有紙鈔,最先是寶鈔,可是朱家吃像太難看,規定一貫鈔一兩銀子,但實際上並沒有準備金,印的又實在太多,基本等於明搶,信譽很快破產,變得一文不值。

寶鈔破產之後,明朝又搞出一個鹽引,讓商人代替朝廷給邊鎮輸送物資,然後朝廷給予鹽引,讓商人去兩淮提鹽。

不得不說,這是個很有想法的政策,朝廷減少運輸帶來的損耗,商人獲得了鹽引,而鹽引明顯比寶鈔要高上許多,因為鹽引的背後是鹽在抵押,相當於貨幣準備基金,所以鹽引可靠堅挺,實際上成為了明朝商品流通中的硬通貨和貨幣。

只是鹽引這個政策雖好,可缺少監督,最後還是被明朝給玩砸了。

明朝產鹽有限度,每年就能兌換那麽多鹽,可是皇帝發現這個鹽引能換來物資,便把遲不住了,從起初給邊關運送物資給鹽引,到給宮裏送東西,也給鹽引,特別是嘉靖皇帝時,鹽引很快就超發,不少商人排隊要排二十幾年才能取到鹽,致使很多人因此破產。

小說多少能反應當時的民間狀態,《金瓶梅》中便有個情節,說一個商人死了,留給兒子幾張鹽引,希望以後能換到鹽。人死了都沒等到,可見鹽引政策基本已經奔潰,只有官商勾結,插插隊,才能拿到鹽,所以鹽引的信譽也被明朝玩殘。

要說中國地大物博,朝廷想要借錢發展,應該十分容易,但是朝廷在民間已經沒有多少信譽可言,等到王彥向民間借銀時,商人聽說朝廷借錢,都把頭擺的跟撥浪鼓一樣,最後王彥只能用礦產抵押,以五德號的名義向民間借貸。

之後,王彥入主朝廷,也曾想過恢復朝廷在紙鈔上的信譽,但這必須清理舊賬,他發現實在太難,明朝的財政根本承擔不起,而此時他發現五德號簡直是個能下金蛋的存在,並且背後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勢力集團,他也有意利用五德號來控制明朝的商業,所以便默許了五德票代替寶鈔、鹽引,並且幫助五德票進一步擴張和壯大。

唐王說王彥用五德號來謀私,其實也不算冤枉他,只不過這個私利並非他一家所得,而是分享到了包括五忠軍官在內,許多人的手中。

這些獲得好處的人,自然不會希望看到任何人毀了五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