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攻城作業

時間到了十月初,秋收結束,多爾袞派遣騎兵護糧之後,基本保障了秋收,但正當他準備往南支援揚州之際,扮作倭寇的明軍,又改變了作戰方式,將原本分散襲擾的明軍集中起來,沿著海岸攻城拔寨。

明軍選擇的地點主要是多山的山東,謝遷鎮守朝鮮,防止清軍攻打朝鮮,阮美領萬余精兵,同鄭成功的水師,在萊州府、登州府肆掠,連破昌邑、濰坊、黃縣、蓬萊等地。

數千裏的海岸線,讓清軍防不勝防,對於這種從海上來的敵人,完全無從應對,明軍搶奪了大批物資,轉運到朝鮮,直到圍攻登州府文登縣時,才被清將王忠清所阻。

多爾袞拼湊五萬大軍走到了濟南,卻又不得不留下兩萬人鎮守山東,防備明軍繼續霍亂山東州縣,最後只能讓固山何洛會領三萬人先行南下,匯合徐州兩萬綠營後,然後去救援揚州。

朝鮮明軍牽制了北直、山東的清軍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張名振早已在淮安、泗州一線完善了防禦,理所當然將何洛會擋在了淮河之北。

雖說合肥的援兵被李過擊敗,逃回合肥,北京的援兵又被擋在淮安,但揚州城下的明軍,還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時間到了十月,最多一個多月就要進入冬季,萬一今歲還是向去年一樣冷,那整個揚州戰役,就將失敗了。

一個多月的攻城作業,一條十多裏長,寬五丈的溝渠,在數十萬民夫的日夜奮戰之下,已經接近揚州城。

此時在揚州城下,呈現出一副恢弘壯麗的戰爭場面,明軍在城下,堆起一個個土台,上面豎著木板,蓋著濕牛皮,防禦清軍的炮彈和砲石。

明軍火炮架射在上面,同城上對射,“轟隆”的炮聲不時響起,城頭騰起團團白煙,鐵彈呼嘯著從煙霧中飛出,直射向城下,將豎起的木板砸爛,但因為木板上有一層牛皮,並沒有造成木屑飛濺。

城下的明軍炮陣,炮手們在彌漫的硝煙中,將用棉布包好,寫有編號的藥包,從木箱中拿出來,用木棍推入炮膛,再裝上鐵彈,然後用錐子從火門處刺破藥包,倒上引火藥,前面的士卒將遮擋炮口的一塊擋板放倒,操炮手立時將火炬靠近引藥。

久病成良醫,數年的戰爭,讓明軍總結了許多經驗,如同火銃兵的發射藥,改用一個個小陶瓶事先裝好,做到定量發射,避免戰場緊張,多放或是少放火藥,使得明軍火銃炸膛的概率大大降低,而這種經驗的推廣,就變成了明軍炮兵的藥包。

軍器監吸納火銃手用藥罐定量的經驗,對每種型號的火炮,進行成百上千次的試射,找到一個合理的用藥範圍,並形成規範,事先有棉布將定量的火藥包好,更具不同的藥量進行編號,作戰時每種火炮,如紅衣大炮取編號“甲”的藥包,直接發射就行。

這些微小的變化,卻使得明軍火炮的壽命大大增加,同時射速也要比清軍快得多,更重要的是炮手對於炸膛的恐懼,逐漸消失,士卒用銃用炮的膽量都大了起來,覺得這些武器可以信賴。

伴隨著咻咻的火花閃爍,一團團的白煙升起,炮兵陣地上,突然爆發出震耳欲聾的炮響,炮身猛烈後退,將士卒頂住炮身的木樁,都撞的松動,濃濃的白煙覆蓋了炮台,城下處處白雲朵朵。

一枚枚十多斤重的炮彈,砸中城墻,西城上塵土飛揚,城墻在鐵彈的撞擊下,墻磚破碎,深深凹陷,無數碎石飛射四濺,又如雨點一般落入護城河中,濺起密密麻麻的白色水花。

此時,城上城下,炮火轟鳴,鐵彈交織,仿佛奏響一曲激昂的樂曲。

在炮彈巨大的轟鳴聲中,炮彈砸中城墻,帶來的震動,營造的恐怖氣氛下,數以萬計的民夫推著獨輪車,從兩丈多深的深渠中,如同密集而上的魚群,將挖出的泥土運走。

明軍的炮擊,就是為了掩護民夫挖渠,隨著挖近護城河,城上清軍的火炮每天都能砸死上百民夫,這很快就引起了民夫們的恐慌,陳邦彥不得不調集重炮,與城頭清軍炮戰,掩護挖渠。

明軍同時吸收了王彥攻打萬縣的經驗,在清軍火炮範圍內的溝渠上,鋪上一層手臂粗的原木,並且蓋上濕牛皮,民夫在下面挖掘,便安全了許多。

清軍對於明軍的意圖十分清楚,火炮和城內的砲車,重點都放在這裏。

天空中不時騰起一個個燃燒的火球,那是清軍躲在城墻後面的砲車發射,用竹子編制成圓形,裏面塞滿浸泡了火油的棉花,外面在裹上一層棉布,澆上火油,然後點燃,用拋石機拋出城外,在明軍鋪設的原木上滾動,燃起熊熊大火。

不過明軍在原木上鋪了牛皮,大火一時燒不透,躲在兩側擋板後的明軍士卒,立時在清軍發射的間隙中沖出,拿起帶鉤的長杆,將燃燒的火球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