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國姓的心思

鄭成功想同荷蘭人議和,除了為朝廷考慮之外,其實也是有私心的。

中國太大,勢力集團太多,而南洋、日本、朝鮮這些地方的市場根本不夠分。

南洋的那邊,湖廣的士紳集團負責著原料生產和加工,種出棉花織好棉布,燒好瓷器,處理好茶葉,然後運到廣州,廣東的海商則負責將這些貨物運往南洋,然後換回銀子,載著南洋的糧食、香料、象牙,運回廣州,湖廣的士紳集團又將這些物資運回內地銷往各處。

這已經形成一個利益鏈條,並且還有地方官,以及把持朝政的楚黨來保駕護航,其他勢力很難在插一手。

日本、朝鮮方面,江浙士紳又存在天然的優勢,首先是距離就近上許多,再者江南物產豐富原料獲取便捷,且手工業發達,不像福建沒有貨源,所以福建在價格方面也很難擊敗江浙士紳,占領日本和朝鮮的市場。

因而泉州市舶司開放之後,地位就便顯得很尷尬,福建除了山茶還能占據一定的市場外,貿易量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下降的趨勢,這便逼得鄭成功不得不去開拓新的市場。

雖然隆升號被劫,但鄭功成並不打算放棄打通前往天竺的航線,只有開拓出新的市場,福建的海貿才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可要使往天竺,就不得不同荷蘭人講和,否則便連馬六甲都過不了。

鄭成功見陳子龍皺眉,顯然沒有想過與荷蘭講和,他沉默了一下,然後說道:“陳公,在我看來,佛朗機、西班牙、荷蘭,這些西夷其實都是一丘之貉,只是眼下前兩者實力衰弱,比較守規矩而已。”

陳子龍看著他,聽著他繼續說道:“現在荷蘭經此慘敗,知我天朝厲害,只少能守幾年規矩。若是荷蘭人守規矩,那我們在南洋的貿易便能做到馬六甲,做到爪哇、三佛齊,對兩廣有大益處,對朝廷也有大益處。”

鄭成功頓了頓,見陳子龍思索著點了點頭,於是又道:“若是不與荷蘭人議和,那南海上就得接著打,而我們想要打巴達維亞,目前水師的炮船數目肯定不行。小船經不起風浪,勉強開到大員還成,要去南洋恐怕風大一點,就會傾覆,朝廷至少要有三十多艘炮艦,才能將荷蘭人趕出南洋,而造船造炮,戰艦形成戰力這都需要時間。在此期間,我們何不與荷蘭人談談,讓他們像佛朗機、西班牙一樣同我們貿易呢?如此我便可多一條將貨物銷往西方的渠道,也可以避免,佛朗機和西班牙商人,壓低我們的價錢。”

陳子龍摸了摸額下胡須,沉思一陣,如果真像鄭成功所說,議和確實是一件好事,畢竟現在明朝也沒能力跑到巴達維亞去攻打荷蘭人的要塞,而水師想要造船,並且行成戰力,至少還要五年左右的時間。

他一想到接下來五年裏,南下的商船還要面臨荷蘭人的襲擾,想到將面臨的損失,就一陣肉疼。

再者,隨著南洋貿易收益的增加,使得一些原本將銀子藏在地下士紳,也將銀子拿出來,購買田地種棉,種茶,或是開窯燒瓷,紡織棉布,貨物增多後,商賈士紳也迫切想將貨物運得再南一些,開拓更大的市場,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只是話雖這麽說,但對付荷蘭,原本是大明同佛狼機、西班牙,三方約定好了的,現在大明突然與荷蘭人停戰了,是不是有些不道德。

西班牙不說,遠在呂宋,從始至終也沒幫上什麽忙,佛朗機人這些年卻為大明出了不少力氣,軍器監、鑄炮坊以及軍中都有佛朗機人的身影。

陳子龍畢竟是儒家門徒,不像鄭成功多少繼承了家族海商的思維,比較重利,他皺著眉頭想了想,有些拿不定主意,“同荷蘭議和不是不可以,但是荷蘭夷真的會遵守協議麽?”

鄭功成見他意動,忙說道:“要是我們衰落,協議自然是不管用,但若是我們強大了,那協議就是有用的。”

陳子龍沉默了一下,想了下他這句話的意思,最後終結還是覺得大明的利益要重要一些,至於葡萄牙給他們一點政策上的優惠便可以了,於是頷首說道:“楚王催促我們攻台,也是希望能夠盡快逼走荷蘭人,使得南洋安寧,然後全力北伐。既然和議能使南洋暫時安寧,那便依照國姓的意思來辦,不過朝廷要用台灣安置難民,荷蘭人必須離開大員。”

“這點楚王行文中已有交代,我自然寸步不讓!”鄭成功笑道:“不過既然是和議,簽訂貿易協定,也不好嚴懲這批荷蘭人,其他條件我準備放松一些,除了保證他們的性命之外,我準備接受赤坎堡內荷軍的條件,允許他們攜帶自己的財物離開,而熱蘭遮堡也會安此例招降。”

此前明朝與荷蘭已經有過兩次和議,但保持沒幾年,都被荷蘭人撕毀,這次和議不知道能保持幾年,但只要等到戰船建成,行成了戰力,恐怕就算荷蘭人不撕毀,明朝今後也要撕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