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西線決戰(八)

清軍陣前,一萬人馬在前進中勉強將陣型排列起來,前面的刀盾兵,開始用盾牌護住了要害,身子弓了起來,後面的槍兵,挺起了長槍,一片槍林寒光閃閃,走在最後的弓手從箭袋內捏出一根羽箭,搭上弦,邊走邊準備拉成滿圓。

這還是老戰法,意圖在兩軍沖撞後,刀盾長槍近身搏殺,弓手從後吊射,沒有一點問題。

可是他們卻遇上了克勝營,明朝火器最大的問題,在於質量的問題。

官僚系統的腐化,使得明軍的整個軍器制造,如同兒戲,火銃炸膛炸到明軍將士都不敢用,如何殺敵?

明軍許多優秀的戰法,開國時期就出現的三段射擊等戰術,能大破叛軍,到後來反而逐漸消失了。

在洪武年間沐英就能用此法破敵,沒道理兩百多年後,反而不行了。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質量的問題,官員腐化導致整個軍器制造系統,反而不如明初太祖時期清廉用命。

王彥對此也是深惡痛絕,當初他按著戚帥的編練之法組建車營,然後北征湖廣,出去的時候七成的火器,等回來時,就已經成了一支冷兵器部隊。

此時克勝營拿的魯密銃則不同,雖說不能完全避免炸膛,但質量無疑大大提升。

這其中原因,一是軍器聘請了葡萄牙人,以及用許以傳教便利為條件,得到了耶穌會的支持,吸收了西夷的鑄造方法。二是,軍器監設立一套獎罰制度,每一支銃都鑄有工匠和司監的名字,若是炸膛,工匠、司監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三是,在裝藥上,進行探索,規範了藥子的使用。

如此一來,便造就了現在這一批魯密銃。

清軍沖到一百五十步內,列成橫陣的第一列明軍士卒首先放銃。

在一片硝煙中,鉛彈飛出,打在盾牌上,火星四濺,打到大清兵腿上,前進的清兵立刻大片跪倒,哀嚎一片。

清軍將領被明軍火銃打的一愣,他久經戰陣,並非沒吃過明軍的排銃,但這次吃的,他能感覺到不一樣。

火銃的射程明顯增強,威力也大了不少,居然能在一百五十步,造成殺傷。

“不要亂!貼上去,他們立刻完蛋!”清將舉刀大喊,鎮定精神,命令士卒繼續前進。

清兵士卒,躍過屍體,以及跪地哀嚎的傷兵,繼續保持基本陣型向前推進,可沒走兩步,明軍陣中又是一片銃響。

清兵只聽見這群殺千刀的,邊敲鑼鼓,邊放銃,打了一排又一排,前面的清兵被鉛彈打的跟篩糠一樣,成片的撲倒。

偏偏清軍的弓手被放在了刀盾和長槍兵的後面,而弓箭本來射程就不及火銃,現在更加夠不到了。

博洛看見成片的清兵倒地,臉上愕然,他急了起來,慌忙喝道:“讓他們沖!”

清軍號鼓一變,聲音急促,被打懵的清將反應過來,在走下去,估計還沒接戰,人就死光了。

“沖過去!近身肉搏!”清將竭嘶底裏的一聲大吼,清兵聽了急促的號鼓,紛紛發足狂奔起來。

明軍這邊有條不絮的輪射,裝彈,奔跑而來的清兵,不停的倒地,中彈的士卒,在地上翻滾著,哀嚎著,但這沒有攔住清兵的繼續沖擊。

這些綠營兵雖然被打的損失慘重,但作為明軍曾經的一員,他們對與火銃兵卻十分了解。

雖然他們搞不懂明軍的火銃手,今天是不是打了雞血,但他們知道,只要接戰,他們還鬥不過一群銃手麽?

一百步,清軍前排的槍手,刀盾已經倒了大半,而這時跑在後面的清軍弓手,終於拋射出了第一波羽箭。

漫天的箭雨,飛射而來,如同雨點般落下,明軍陣列中,大片的銃手中箭倒地,但剩下的銃手卻一動不動,只是機械的聽著橫陣中的鑼鼓聲,來重復裝彈,檢查火繩,上前擡槍射擊,後退裝彈的動作。

他們並不擔心,身邊的縫隙,因為只要有人倒下,後排立刻會有銃手補上,形成連續不斷的打擊。

相比與弓箭,火銃三月成軍,訓練簡單的優點,逐漸顯現出來。

五十步,火銃已經能洞穿大部分的鎧甲,擊穿藤牌。

“呯呯呯~”一片硝煙騰起後,清軍再次倒下一片,一名清軍藤牌手,胸前藤牌被一枚鉛彈擊穿,然後又打在他的胸膛,他向前急沖的身子,在這一擊之下,猛然倒飛,將後面一名弓手壓倒。

就在這時,橫陣中的鑼鼓猛然一收,便聽見劉文秀嘶聲大喊,“拔刀。”

其實明軍中,有一種銃槍,可以塞在銃管中,但是由於刺入後容易脫落,明軍很少使用。

據《大明會典》記載,中國明朝景泰年間,就首次出現在鐵銃上安裝矛頭,以便於刺殺的記載。

此法將火槍與長矛的性能融於一身,從這一點來說中,刺刀的最早起源在中國,而直到一百多年後的十六世紀中葉,歐洲才出現了在獵槍上安裝矛頭用於刺殺獵物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