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安南

珠江口,江面寬廣,一支旁大的船隊,停靠在岸邊,船隊足有五十多艘大船,除了五艘巨大的三桅戰船外,其他也都是水師的主力一號福船,可謂桅杆如林。

此時大隊精銳的士卒正在列隊登船,也有許多民夫,將一代代米糧和清水,往船上搬運。

自從三寶太監下西洋後,明朝已經很久沒有組織過龐大的船隊進入南洋,此次航行萬裏,對於廣東水師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碼頭上,王彥與一眾官員站在一起,身邊一左一右,正是擔任這次任務的兩員將領,一是水師參將俞方棋,一是瓊州總兵錢一風。

這兩人都是他的心腹,特別是錢一風,從青州時就跟隨他,一直在瓊島上照料原忠義營和揚州眷屬,也幫著靖海商號做些事情,對於南洋的情況十分熟悉。

王彥站在碼頭邊,江風拂過,衣袍鼓鼓,他開口道:“本藩以派人前往泉州聯絡鄭國姓,同時派人到澳門聯結葡萄牙,並委托海商至書呂宋西夷,合力圍剿荷夷,你二人則負責聯絡諸多藩屬,不知道心中可有規劃。”

俞方棋抱拳道:“殿下,末將等人便沿著海岸,先到安南、真臘、暹羅,聯絡藩屬,若是時機成熟,便從荷夷手中奪取馬六甲,一旦此地到手,便扼住了海運要道,將荷夷驅逐出南洋便不在話下。”

南洋貿易上的各個重要節點,王彥近些時日,已經從海商處了解甚多,也知道馬六甲的重要性。

王彥點點頭,但心中還是有些沒底,畢竟不到五千人馬,遠赴萬裏征戰,沒有先例。

這次除了留下一小半水師,維持粵地海防外,水師出動大半,還從瓊島調了一千精兵隨行,廣東水師精華盡出,王彥是下足了老本,將廣東水師發展三年的成果全部搭上了。

“能下則下,不能下,則徐徐緩圖!”王彥看著江面的水師吩咐道。

俞方棋、錢一風當即抱拳,“末將知曉!”

王彥轉過頭來,又對身後的錢秉鐙道:“宣旨的事情,便拜托錢主司了。”

錢秉鐙笑道:“此宣揚天朝之威,震懾南洋群蠻,下官自當盡力!”

這時王彥擡頭看了看天色,岸邊士卒們已經全部登上戰船,便揮揮手道:“出發吧!”

幾人聞令,肅然抱拳,躬身後退幾步,便轉身登上大船。

片刻之後,此起彼伏的號子升便傳了過來,“收錨”“升帆”之聲在江面蔓延,船上巨大的白帆被慢慢拉起,如片片白雲遮蔽江面。

王彥站在碼頭上,目視傳入使出珠江口進入大海,才轉身回城。

幾日後,王彥讓陳子龍、劉順、李過、何剛主持兩廣,他交代妥當之後,便快馬趕往武昌。

船隊在海上航行幾日後,在瓊島補給了淡水,便先到了安南。

此時的安南正處於後黎朝時期,安南與朝鮮都有小中華之稱,除了吸收了中華的優秀文化外,傳統的糟粕也吸收了不少,黨爭、割據是樣樣俱全。

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安南陳朝就接受明朝冊封,位列太祖十五不征之國之列,成為明朝的藩屬,然而成祖時期,安南陳朝被權臣黎季牦所篡,這事兒老大自然要管,成祖隨即發兵滅了黎朝,但陳氏已被黎氏殺絕,陳朝絕嗣,成祖應安南官吏耆老的請求“安南國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更新”,隨設交址承宣布政使司。

明朝直統交趾二十多年,推行移風易俗,儒學教化,但此地民眾起事不斷,明廷歲歲用兵,耗費無算,盡往裏面砸錢,統治成本遠遠高於收益,終於在明宣宗宣德二年,明軍總兵官柳升在當地遭到重大挫敗後,明朝決心從此撤兵,遠離泥潭,而越人黎利也因此建立後黎朝。

明朝雖然最終撤兵,但二十多年來,推行移風易俗,儒學教化,卻使得漢人的諸多制度,文化對交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朝鮮無異,後黎朝很快便再次接受明朝冊封。

此時的後黎朝狀況與日本幕府比較相似,也類似與明朝,國內是一團亂碼,安南王黎維佑基本是個傀儡,朝政由權臣清都王鄭梉主持。

若只是如此,那還算好,但安南境內還有高平莫朝與黎朝爭鼎,南面還另一位異性王割據政權廣南阮氏,整個國家亂的不行,各種內鬥並不比中國遜色。

安南雖小,但五臟俱全,上演的故事與中國無異。

這麽一個小朝廷,國內卻有這麽多碼頭,這旨傳給黎氏,傀儡國王,說了與沒說一樣,傳給莫氏,那黎朝肯定意見大,那就只能傳給權臣了。

這麽多門路,這麽多碼頭,不熟悉清南洋各國的情況,這差事還真辦不好。

船隊首先到了升龍,向黎朝的實際掌控者鄭梉宣示旨意,要求安南配合明朝打擊荷夷,斷絕與荷夷的貿易,並在旗幟要加上“大明國屬”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