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引援入朝

天幹地支,丁亥新年轉眼就過完,王彥乘著新年朝廷大休之際,終於抽出時間,納許嫣嫣入門,然後與家人度過了難得的一段輕松時光,但隨著過了十五,朝廷內堆積的事務又多了起來。

熬過隆武二年,進入隆武三年,南明朝廷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容樂觀。

清晨許嫣嫣為王彥穿好朝服,王彥便趕往行宮參與丁亥年的第一次大朝,朝會結束之後,他又來到文淵閣。

明朝有四殿兩閣,四殿為中極、建極、文華、武英,兩閣分別為文淵閣和東閣,內閣大學士一般在文淵閣辦公。

經過隆武二年底,朝廷推行的稅制改革,朝廷財政漸漸有所好轉,一些重要的辦公之地,就從擁擠的幾大衙門裏遷了出來。

事分急緩、輕重,大學士辦公之所,自然要首先安排,不過廣州城內的文淵閣,雖然還是叫文淵閣,但卻遠遠不能和北京、南京的宮殿相比。

眼下的文淵閣,其實就是一座小酒樓改建的小殿,王彥也是第一次過來。

這小殿一共三層,下面一層用屏風隔成了十多個房間,是中書舍人、從事們的辦公之處,中間則是議事堂,擺放著寬大的桌子,可容三十多人在這裏商議軍政事務。

二層就是大學士的辦公之所,因為隆武朝廷的內閣學士比較多,所以也分了十多個隔間,此外二層也有一個議事堂,但要小上一些,主要用來大學士之間商議大事。

三樓則堆放了大批宗卷,還有幾間可供休息的房間,平時基本無人入內。

王彥進了文淵閣,一層的員外郎、舍人們立刻停下手上工作,向王彥行禮,他們大多是去歲朝廷恩科取的進士,因為朝廷缺人,也來不及放到翰林院,就全部提拔起來,直接授予大任。

王彥微微揮手,示意他們不必多禮,又勉勵幾句,就直接上樓,來到他的辦公之所。

引路的官員把他帶到房間之內,只見布局非常簡潔,靠墻一排書架,放滿了各種書卷、圖紙,還有景泰年間的大清花,正中就只有一張寬大的書桌,上面擺放著筆墨紙硯。

此時王彥遂即在書桌前正坐下來,隨手拿起桌案上堆積的卷宗翻看,他是大學士加兵部尚書銜,所送來的奏卷大都與兵事有關。

這些奏折,卷宗都被一層辦公的郎中們按類分好,視輕重緩急加以不同標注,大致的內容也被精簡,用紙條夾在其中,以便王彥能夠快速處理,為他減輕了許多負擔。

這時引路的官員,在房間裏點上一爐檀香,使整間屋子裏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清香,然後就退了出去,王彥則開始認真翻閱奏本。

明宣宗以來,皇帝開始重用太監,用司禮監牽制內閣的權力,太監掌握批紅、用印之權。

現在朝廷的制度依然未曾改變,只不過現在閣臣強勢,加上隆武勤政,所以司禮監被壓制,雖然仍有批紅、用印的權利,但對於內閣的擬票,基本都是直接批準。

這時王彥一口氣看了二十幾本奏折,將自己的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貼在各本奏疏的背面,以便皇帝批閱。

這時,左懋第、蘇觀生,卻一起來到他的屋外,王彥見此連忙放下奏本,起身迎了上去,笑道:“事情太多,一來就沒停手,本該先去兩位閣老那裏串串,卻讓兩位先來看我,真是失禮了。”

左懋第見王彥桌上堆滿了奏折,歉然道:“眼下朝廷,最急者,兵事、財事,士衡與宇霖,一個兼著兵部,一個兼著戶部,到是我這個首輔要清閑一些,實在過意不去!”

“閣老這是什麽話,莫非是吏部的事還不夠忙活,想要為彥分攤一些。”

眾人大笑,遂即走到小議事堂坐下,一名官員立刻給他們準備了茶水和糕點,幾人坐定之後,左懋第便說道:“今天找士衡,卻是有一件事情商議。朝廷開科取士之後,雖然錄取進士兩百余人,六品以下的官員得到了一些補充,但六部之中侍郎和郎中,都察院的禦史,這些五品以上的大員,卻無法補齊,所以想問問士衡的想法。”

王彥皺眉沉吟了一下,問道:“兩位閣老的意思呢?”

蘇觀生接口說道:“何閣老向朝廷推薦了一些人才,但左閣老與我的意思,是從地方上,升調一批實幹,有經驗的官員上來。”

“哦?”王彥微微疑惑,左懋第遂即從袖子中,拿出一本折子,遞給王彥,兩人便一邊喝茶,一邊等候王彥看完。

奏折是大學士何吾騶的折子,大體的意思就是舉薦幾名人才,來六部做官,王彥掃視了一下名單,萬歷進士黃公輔、麥而炫、莫廷蘭、何世熊等等,清一色的廣南人。

左懋第見王彥看完折子,沉默不語,遂即說道:“去歲恩科,取進士兩百余人,廣南占了一半,湖廣江西占了四成,江南和北地只有一成不到,現在朝廷之中,廣南人亦多居高位,若任其發展,恐不利於朝廷光復江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