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佟養和的憂慮

泱泱中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懷包容,講究仁義,所以自古便認為殺俘不祥,但王彥今日卻執意要坑殺五千八旗兵。

軍中無論是何騰蛟,還是姜曰廣等人,都不贊成他坑殺俘虜的舉動,只有戴之藩等武將臉上漏出興奮之色,對於反對之聲王彥自然不為所動,他要速破武昌,就必須震懾住武昌的人心。

滿清入關以來,正是靠著殘酷的屠殺,震懾住了大量的漢民,使黎民感到恐懼,從而屈服於他的統治。

滿州人也是人,也會害怕,會恐懼,那王彥為何不能,坑殺八旗來震懾他們呢?

隨著王彥一聲令下,五千八旗統統被推入大坑之中,他們驚恐萬狀,不停的想要爬上大坑,嘴中說著王彥聽不懂的滿語,向明軍求饒。

這時明軍陣列之後,又走出一支人馬,卻是剪了辮子的綠營兵,他們分成十隊,每隊近兩千人,走到大坑邊,拿起民夫堆在一起的鐵鍬,便將大坑圍起來填土。

王彥讓兩萬綠營兵負責填土,也是為了讓他們納個投名狀,讓他們知道八旗沒什麽可怕,同樣能被擊敗,能任人宰割。

綠營兵在坑邊揮動鐵鍬,將築造高台後,還剩下的泥土,拋到坑裏,砸在八旗兵的頭上,使得土壤慢慢過了他們的膝蓋。

坑裏的八旗兵,立馬感受到死亡的恐懼,但他們被繩索縛住,根本不能逃脫,即便是僥幸要爬出坑時,也會被一旁的守衛的明軍,用長槍捅下坑去。

一時間,哀嚎和絕望了的聲音,在武昌城下蔓延開來,傳入列陣的明軍之耳,也傳入城上清兵的耳中,使他們感到陣陣恐懼。

佛說,人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取蘊苦。

死為八苦之一,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清軍不是得道高僧,做不到萬事皆空,看淡一切,他們只是普通人,所以面對死亡的恐嚇,同樣會像被他們屠殺的漢民一樣,感到恐懼和害怕。

大坑裏,泥土越堆越高,八旗兵頭部一下幾乎全部埋入土裏,他們心中也越發絕望,可他們越是呼喊,泥土便越緊,使他們無法吸氣,最後面目猙獰的慢慢死去。

城下五千八旗的哀嚎呼救之聲,已經隨著被掀下坑中的泥土,慢慢變的稀疏,最後徹底安靜下來,永遠埋在泥土之中。

這時日以西斜,城下的明軍已經徐徐退回營寨,只有民夫還在繼續喊著號子,將一門門大炮拉上高台。

城上的清兵卻沒有從剛才的事情中回過神來,他們腦子裏只是不停的回響著王彥說過的話語,“三日之內,若開城投降,可免一死,若是不降,城破之後,一律殺絕。”

在一眾清兵將領,或者武昌官員的心中,卻又比士卒更加害怕,畢竟士卒們只需要為他們的安慰考慮,而他們卻要擔心自己家眷,是否也會被牽連。

明代崇禎年間,朝廷與流賊的內部戰爭之中,雙方鬥爭其實並不算殘暴,除了老朱家的王爺基本被殺之外,下面的人,其實位置變化頻繁,嘗嘗看見這個人開始是流賊,沒過多少時間就變成官軍,然後又變成流賊,也有大明官員被流賊招降,並非是你死我活的戰爭。

在這些戰爭中,成王敗寇,往往不會禍及家人,所以王彥誓言要誅殺三族,就使得滿清官員特別震撼。

清兵每次攻城,必以屠城相威脅,王彥卻不能說破城之後,將全城屠絕,第一清兵不會在乎城內漢民的性命,其次城內的漢民也是大明遺民,殺了會喪失人心。

既然王彥不能以屠城相威脅,那他便只能屠清朝的官,屠官員的家眷,屠清朝的軍隊,而這向命令,也成為王彥麾下兵馬形式的準則,凡攻一城預期不降者,必定將城內滿清官員,極其家眷盡數殺絕。

這向策略,之後更是在天下間,形成巨大反響,一時間凡入清廷為官者,多被其家族除名,逐出家族,更有父子斷絕關系者也大有人在。

是夜,佟養和對白天的事情耿耿於懷,在總督府內,躊躇不安,他知道王彥的舉動已經動搖了武昌守軍的軍心。

事實上,王彥通過逼死耿仲明,活剮沈志祥,擊敗勒克德渾,已經將湖廣清兵的信心完全擊潰,就算是遠在北京的大清朝廷之內,也大為震動,出現了要同南明議和的聲音,只是被多爾袞壓了下來。

現在武昌的三千八旗都已經喪膽,何況是忠誠度不高的綠營兵,佟養和極其懷疑,等不到三天,綠營就可能發生嘩變,然後將他抓起來獻給王彥。

佟養和心裏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而就在這時昂邦章京圖賴也一臉憂心的來到總督拜訪。

自明清開戰以來,基本上都是清攻明守,八旗兵很少有被明軍包圍的經歷,圖賴來尋佟養和,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辦法,鼓舞八旗的士氣,更重要的是穩住城內的綠營兵,不然僅靠三千八旗,不可能守住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