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嚴起恒使大西

張獻忠與李自成,是崇禎年間,興起的兩支最大的流民武裝,李自成在西安開國建立大順,而張獻忠則在崇禎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於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

大西政權建立後,設置左右丞相,六部尚書等文武官員。命“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

大西政權頒行《通天歷》,設錢局鑄“大順通寶”,開科取士,任為郡縣各官,對於四川從政治、經濟上進行管理,以具備國家形式,從流賊轉變為了割據政權。

大西建立之後,便宣布“赦免邊境三年租賦”,大西軍亦號令森嚴,不許“擅自招兵”,“擅受民詞”,“擅取本土婦女為妻”,違者正法,可見大西軍的軍紀遠比一些明朝軍閥要好上許多。

在大西軍中,騎兵和步兵的比例是“馬七步三”,主力部隊“人人有精騎或跨雙馬”,“介馬有付,去來如風,一日夜踔數百裏”。每到一處,在所繳獲戰的利品中,最看重的就是騾馬,其他均不在意。

由此可見,大西軍的戰力也十分不凡,這也是王彥急欲聯絡張獻忠的原因之一。

任何一個政權在建立之初,多是一副興興向榮之態,大西政權建立之初,同樣也是如此。

後世民間常常聽到張獻忠屠川的傳聞,但在作者看來,這與一個新興政權該有的朝氣不符,基本不可相信。

中國有寫史、修史的傳統,但大多數都是當朝修前朝,其中水分十足。

在作者看來,自唐太宗開了個不好的頭之後,所謂的正史便不能全信,太宗只是為自己說好話,讓後人覺得江山是他打的,李建成、李元吉還要害他,他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情非得已,但後世的統治者,卻不只是改一點點,等到清朝,史書就基本沒法看了。

清廷修四庫全書,是為了什麽?便是將天下間,所有對滿清不利的東西,統統刪除,統統改寫,張獻中只是一個背鍋之人而已。

雍正四年,大學士查嗣庭任江西鄉試正考官,出題目“維民所止”,源出於《詩經·商傾·玄鳥》。

大意是說,國家廣闊土地,都是百姓所棲息、居住的,有愛民之意。

這個題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規範,沒有什麽問題,但是雍正聽說後,覺得“維止”兩字是“雍正”兩字去了頭,這豈不是要殺自己的頭嗎?

雍正見此那還得了,連忙讓人把查嗣庭抓來,直接腰斬,族人全部被流放。

另一間事情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平定回部叛亂,乾隆擺酒慶功,一漢官見清兵大敗回部,有感而發,吟詩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帳中宴請,本來氣氛熱烈,聽他吟了這兩句,頓時就冷了下來,乾隆臉色更是差到極點。

不教胡馬度陰山,大清不就是胡馬嗎?

那漢臣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跪下,將官帽放到一旁,直磕得額頭破裂,血流滿面,才得免。

幸虧這詩不是他所寫,不然也得死,然而他即便不死,也被消極為民,永不錄用。

乾隆在位時,清廷已經統治中華將近百年之久,但清廷統治者還是這般模樣,那清初之時,篡改史實,也就一點也不稀奇。

此外還有“清風不識字”之類,數不勝數,滿清文字獄如此之盛,容不得半點對清廷不利之言,他們寫出來的史書能信嗎?

以前傳的很兇的七殺碑,“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沒有找到,如今張獻忠的聖諭碑卻被挖了出來,七殺碑也以確信為謠傳,實為“天有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其實只要認真想想,張獻忠這樣的人物,能傻到屠川嗎?他從湖廣轉進四川為啥?取成就帝業的根基啊,他能傻到屠川?

張獻忠戰死於順治三年底,而清兵在順治十六年才攻下渝州,此外劉文秀亦數次經略四川,也就是說在張獻忠死後的十三年裏,南明還在於清兵在四川作戰,如果張獻忠屠川,那清兵就只能和鬼魂打仗了。

大明朝時,四川人口過千萬,到順治十九年,人口只剩九萬多人,大西軍有沒有殺人?肯定殺了,農民軍的特性,便肯定要殺地主,殺勛貴,這點可以參考本朝,但說屠川,那便是無稽之談。

大西兵一百二十個營,二十多萬眾,得多少百姓才能養,算算便知。

張獻忠於崇禎十七年底建立大西,如今已是隆武二年六月,他經營蜀地已經將近兩年,蜀地基本大定。

四川乃是天府之國,漢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蜀漢得此而鼎足,張獻忠得了此地,自然要再次進取,他首要的目標,便是北面的漢中,所以他對手下之人言:“三國以來,漢中原屬四川,今吾定都於川,不取漢中,難免他人得隴望蜀乎?聞闖王遣馬爌守漢中,爌庸才耳,若不早取,他日易以能人,則難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