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今日同飲慶功酒

戰火過後的荊州城,滿目瘡痍,無數房屋都被亂軍焚毀,王彥在諸將的簇擁下,經過蕭條破敗的街道,踩著殘壁斷崖,進入城中。

荊州府衙,昨夜隨著耿仲明一起化為灰灰,王彥便暫時駐於荊州士紳所獻的大宅中。

這時大軍入城,除了張貼安民告示,幫助城內百姓清理灰燼之外,就是輕點各部斬獲,以及處理俘虜了。

昨夜一戰,荊州城內的三名清廷高官,兩死一俘,城中近兩萬兵馬,特別是三千多騎兵,只有耿繼茂待著兩百黃甲騎兵走脫,其余大都被俘虜。

其中一千八百余名黃甲漢八旗,則被王彥命人押到城外,盡數斬殺,而清將鄭四維,則被淩遲處死。

值得一說的是,荊州城中並沒有懂得淩遲的老師傅,最後乃是李過親自操刀,雖說是淩遲,但事實上只割了不過百刀,鄭四維就慘叫而亡。

事後,李過等人,來到王彥身前,齊齊下拜,算是徹底歸附了王彥,而當他們這一拜之後,代表李自成的時代,便徹底過去,從今以後,這數萬人馬,就只忠於王彥。

荊州城外,因為斬殺了一千八百多八旗,已經昨夜在城中作亂的綠營兵,而血流成河,行刑時慘叫聲,哀嚎聲,令人聞之膽寒。

刑法結束後,王彥則讓人將八旗的人頭腌制,再次送往長沙,而後轉送福京報捷。

八旗的盔甲和旌旗,亦一同送去。

長沙的何騰蛟得知王彥陷荊州,逼死耿仲明後,頓時大驚,他先設法將王彥派往福京報捷之人拖住幾日,而他則寫下奏章,將荊州之勝說成他指揮有方,然後快馬先行一步,報入福京城中。

荊州大勝,就這樣變成了何騰蛟與王彥共同配合的結果。

捷報傳入福京,正是隆武朝廷處於極度危險之時,鄭成功與王威行動失敗後,鄭芝龍逃到安平城,雖然沒有立馬投清,但也不在入朝,而是擁重兵於安平,觀望時局。

荊州大勝,折滿清一王爵,幾乎全殲黃甲漢八旗,此南明政權前所未有之大勝,隆武帝隨立馬祭天,用王彥送來的首級、鎧甲、旌旗、印信,拜祭天地,告慰二祖列宗在天之靈。

這樣的大勝,使得搖搖欲墜的隆武朝廷,暫時擺脫了危機,不僅堅定了朝中大臣的信心,同時也使得鄭芝龍對清廷的態度變得模棱兩可,不敢輕易投清。

彼時隆武帝大會朝臣,於殿上言:“騰蛟朕南陽舊識,士衡朕定策功臣,今二卿如朕左右二臂也。”

朝廷隨加王彥太保,其父王朝禮為衡山伯,加何騰蛟為太傅,進封為定興侯,而李過則被皇帝賜名赤心,進興國侯,高一功賜名為高必正,進定國侯,進高氏為一品貞義夫人,進戴之藩、袁宗第、劉芳亮為列侯,王士琇、李來亨、劉體純等等,皆封伯爵。

自甲申年以來,無論是大明還是大順,都是一敗再敗,使得天下人皆以為滿清不可敵,漢人民心士氣盡喪,而這一戰確一下提升了民心士氣。

耿仲明是滿清內部,漢人的四大強藩之一,爵位世襲罔替,戰功卓著,名聲一點也不比吳三桂差,他的死,代表著滿清並不是不能戰勝。

這一仗,王彥本來只是想襲擊荊州,但沒想到能在路上遇見耿仲明,並兩次將他擊敗,取得這樣的戰績。

他不斷繳獲極多,得到鎧甲、兵器、輜重無數,還通過耿仲明,前前後後獲得戰馬五千多匹,使原本缺少馬匹的他,一下成了明軍中的騎兵大戶。

清兵的大敗,除了王彥眼前所獲之利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消息逐漸傳遍天下,更加深遠的影響,慢慢顯現出來,原本投降清朝的各地明軍,紛紛出現不穩之態,使得清廷疲於應付起來。

隆武二年春,原本投降清廷的大順舊部,漢中總兵賀珍會同原大明陜西副總兵孫守法,聯合武大定、石國璽、胡向宸等人,起馬步兵七萬眾,擁明宗室秦王之子為主,打起反清復明的旗號,進攻西安。

位於湖北、河南、南直隸,三處交界的大別山區,形勢險要,明朝稱之為英、霍山區,左革五營曾經在這裏安營紮寨,抗拒官軍圍剿,當地的一些官紳大族為了對付農民軍,也據險結寨,相連互保。

清軍南下,弘光朝廷覆滅之後,江南百姓迫於剃發令,奮起抵抗之時,英、霍山區的紳民也聞風而動,利用山寨抗清,而其中最有名者,便是蘄黃四十八寨。

這時義軍聽說明軍在楚地大勝之後,紛紛派遣使者,求見王彥,要與官軍協同作戰。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這時的王彥,在輕點完戰利品後,正於諸將大擺慶功宴。

這一場勝利,對於王彥來說,很重要,對於李過等人就更加如此,連連的失敗,使得他們的部下已經毫無士氣,而這一場大勝之後,昔日縱橫中原的那支精銳,便慢慢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