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不耗錢養兵十萬

福建一省,鄭氏擁兵近二十萬,而王彥總鎮廣東,帶入粵地的兵馬,卻不到兩萬人,朝廷給他定額三萬,他都尚未補齊。

雖說廣東之地還有些衛所之兵,也有些募兵,但這些兵馬的戰力,卻連盜匪都不如,王彥自然看不上這些兵馬,不然也不會將陳邦傅等四部兵馬趕到桂林。

同為總鎮,王彥與鄭芝龍相比,卻顯得名不副實,差距甚遠。

自梧州返回廣州之後,王彥所有的政務中心,便是擴軍二字。

軍中鄺露,雖然不喜同武人打交道,但在王彥為其討要了兵部主事之職後,加之身為士人的操守,使他教授各級校尉時,十分盡心,也十分嚴厲,就連鬥大的漢字都不識一個的劉順,也能偶爾說句“兵法雲”了。

將校的問題,王彥決定在軍中決絕,但兵源的問題,卻讓他很是苦惱,原來的衛所之軍不能用,而新募兵馬又需要大量的錢財。

粵地一年賦稅不過一百萬兩左右,除去官府消耗和解押朝廷的稅銀,能剩下的銀錢根本沒有多少,勉強能養三萬人馬就很不錯了。

如今粵海通商之事,因為鄭氏破壞而一籌莫展,海商們不相信粵地水師的實力,出海根本不報備市舶司,反而給鄭氏交稅,插鄭氏的黃旗,使得粵地海稅盡歸福建所有。

在粵地水師沒有練出來之前,根本不可能出海查禁走私,逼迫海商回市舶司交稅,所以王彥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法享受海外通商帶來的利益。

王彥要擴軍,三萬人馬自然不夠,至少要十萬大軍,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既能守住粵地又能北上湖南。

可擴軍就需要銀錢,但他手中唯有鄭氏那裏搶來的三百五十萬兩白銀。

這比錢看起來數目巨大,但王彥初到粵地,要做的事卻太多,三百五十萬兩白銀,根本不夠花銷。

今時以是十月,農時已過,揚州三十萬百姓,至少要到明年夏秋之際,才能實現自給自足,而這段時間之內,糧草、物資、工具等等的花費,至少一百萬兩白銀,而王彥在梧州封賞全軍又花掉十萬兩白銀,今歲還需想朝廷解押一百萬兩,剩下的銀兩,便只有一百四十余萬兩左右。

這一百四十萬兩,還需要為水師添置火炮,為大軍購置糧草器械,為士卒發餉,還需為北上湖廣留下一批銀餉,基本就已經捉襟見肘。

王彥要募兵十萬,顯然沒有足夠的贏錢支撐。

昨夜王彥夜觀土客之爭後,心中卻忽然多出了一點想法,隨連忙連夜於幕僚相商,逐漸相處了一條對策。

是日清晨,王彥便上屬下請土客兩族之人,來到他的大營,為其等調解矛盾,解決危機。

不多時,廣南鄉民推選的四位老者,便來到王彥營中,但客家人卻遲遲不至,王彥隨只得先於四位鄉老攀談,以便多了解一些廣南人的想法。

王彥不須多問,廣南人已經將想法和盤托出,“田產留下,客家人必須離開肇慶、廣府,反回粵東之地。”

對於這樣的要求,王彥早有料到,土客之爭歸根結底,還是資源的爭奪。

這時被派往山上傳命的校尉卻進來稟報,言:“客家人不敢下山,必須得到保證,只派了幾個小輩前來。”

王彥聞言,不禁微微皺眉,不過他也理解客家人的顧慮。

歷次土客之爭,官府或多或少的都會偏向人多勢眾的廣南人,不然客家人也不會有平原不駐,而跑到山上鑄堅寨,就是因為被欺負很了,才以此自保。

王彥理解客家人對官府的不信任,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事情,但幾個小輩明顯做不了客家人的主,所以王彥連見都沒見,便起身向四位廣南鄉老告知一聲,讓他們稍事等待,便決定親自往山上走一趟。

王彥一行只帶了兩名衛士,再加上陳邦彥和黎遂球兩人,他們一個是王彥的智囊,一個是掌管後勤的錢袋子,所以王彥幾乎事事都會將他們帶在身邊。

廣南之地的山都不是很高,嚴格意義上講,只能算是丘陵,王彥等人來到山腳,向上走去,越走卻越是心驚。

昨夜星辰暗淡,王彥看不真切,可現在卻將山上土寨盡收眼底,只它他高三丈有余,周長約一裏,占據了整個山頭,而外墻上除了幾個通氣和瞭望孔外,幾乎不設窗口,儼然猶如一座塞堡,而這樣的土寨,在附近的山頭上,盡然還有四座。

“粵西的客家人才遷來不久,這樣的土塞還只能算十分簡陋。”陳邦彥見王彥臉上震驚,隨一邊爬山,一邊說道:“余曾在閩北、贛南之地遊歷,那邊的客家土寨,比眼前的還要堅固一些。”

王彥聞語,不禁暗暗乍舌,“看來昨夜吾等商量的對策沒有錯。無論是廣南人還是客家人,都是本將擴軍的好兵源。原本本督擔心銀錢不夠,只打算募兵一萬,但現在卻決定,一定要將這兩股力量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