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絕生之谷,決勝之谷

——時間回溯到一刻辰之前——

大概是辰時三刻前後,按照軍師長孫湘雨的吩咐,廖立作為第二支伏擊太平軍向溪谷方向的突圍部隊的帶兵將領,遇到了太平軍將領嚴邵所率領的殿後軍隊。

廖立軍四千,嚴邵軍四千,在兵力數量上兩支兵馬等同。

在這種情況下,是最考驗兩支軍隊帶兵主將實力的時候,主將的實力將決定這兩支軍隊的勝敗。

要麽是像陳驀那種以個人勇武激勵全軍、威懾敵軍的勇武型將領,要麽就是像梁乘那種以優秀的臨陣指揮擊敗敵軍的兵略型將領,當然了,也有像費國、馮浠那類既具備個人勇武、又擅長臨陣指揮的智勇雙全的將領。

廖立,正是最前者,崇尚個人勇武型的將領,而嚴邵呢,卻恰恰是兵略型的將領。

平心而論,廖立與嚴邵這兩類武將,平日裏基本上是分不出優劣勢的,但是麾下的兵力越多,廖立便越加吃虧,這也是大梁軍主將梁乘武藝平平,但是在湖口時,太平軍猛將徐樂卻屢屢無法在前者手中占到任何便宜的原因。總歸在戰場上,個人勇武的影響力相對顯得渺小,幾乎不可能做到扭轉勝敗走勢,除非達到像陳驀那種程度的武藝,能夠輕而易舉地斬殺敵將。

與數個時辰前被馬聃軍偷襲不同,這次,嚴邵終於發揮出了他在指揮士卒方面的才能。也難怪,畢竟這次他是有備而來,就算不需劉晴提醒,嚴邵也很清楚周軍勢必會在他們太平軍朝溪谷方向突圍的沿途設下伏兵,又豈會再向上次被馬聃打了個措手不及那樣,被輕易逼近周身?

“廖立?——沒怎麽聽說過呢……”

四平八穩地指揮著麾下的士卒,嚴邵一面嘀咕著,一面暗暗將廖立與讓他吃過大虧的馬聃比較,得出的結果讓他對此戰的勝算充滿了信心。

因為在嚴邵看來,只懂得帶兵沖鋒陷陣的廖立,豈會是他嚴邵的對手?除非對方是一位個人實力相當高超的猛將。

然而在心中思量了一陣後,嚴邵排除了廖立是一位猛將的可能性,因為他從未聽說過後者的名氣。

要論江陵戰場,周將之中何人最為出名,首當其沖便是費國,其次就是唐皓,再次便是馬聃。

事實上,費國把守的川谷,其實就是八賢王李賢與叛王軍隊廝殺的主戰場。在謝安尚未趕到江陵的那時,江陵這邊的戰事,有五成是在川谷打響,另外三成是周將唐皓對楚王李彥,而名義上作為主戰場的葫蘆谷,實際上只是周軍與叛王軍試探性地交鋒過一兩回罷了,而至於溪谷的馬聃軍,當時的戰事更是少得可憐。

而廖立,最初便是隸屬於李賢大本營內的武將,在這場戰役中出彩的機會幾乎沒有,也難怪嚴邵對廖立並沒有什麽印象。

當然了,沒有什麽印象並不代表嚴邵不知道廖立的底細,畢竟在謝安收服蜃姬秦可兒之前,這個女人與劉晴私下裏乃是同盟,應劉晴的要求,對冀州兵上上下下的將領都做過調查,畢竟冀州兵乃京師的中央軍,是大周出征次數最勤的軍隊,幾乎是大周任何一回戰事的主力軍。就拿近十年來說,北上抗擊外戎、西征洛陽叛軍,這兩回動輒十余萬兵馬的大戰,都有著冀州兵的身影,只不過戰果並非怎麽近乎人意罷了。但不可否認,冀州兵在大周軍方扮演著四處救急的角色,哪裏不妙就出現在哪裏,出動幾率絕對不是冀京四鎮那四支只專門用來守衛皇城的精銳可比。

正因為如此,劉晴很清楚一旦她舉起大旗、堂而皇之地打算與大周劃江而治,那麽冀京朝廷勢必會派出這支軍隊,是故,早在兩三年前,劉晴便托秦可兒打探過冀州軍的情況。

相對於費國、馬聃、唐皓這三位帥級猛將,有關於廖立的介紹實在是少地可憐,幾乎只有寥寥數十個字,根本無法與前三者那動輒十余頁的資料相提並論。

洛陽戰場時,叛軍主將張棟副將,長孫湘雨攻克洛陽後與主將張棟一同歸降周軍,一度曾擔任謝安護衛軍的統領……然後就沒了。

一個副將而已……

嚴邵當時下意識是這麽想的,直到廖立憑借個人勇武沖散了他的布陣時,嚴邵這才意識到,對方並非是善與之輩。

嚴邵也不想想,在他太平軍中,楊峪一樣是劉晴的護衛軍統領,他的實力如何。

“鐺——!!”

僅僅交手一回,嚴邵這才滿臉震驚,因為他發現,廖立的力氣甚至還要在先前的馬聃之上。

怎麽可能?

這廝此前不僅僅只是副將麽?

被一刀震退的嚴邵難掩臉上驚色。

不得不說,嚴邵太小瞧廖立了,廖立之所以無法成為獨當一面的主帥,絕非是因為他武藝差、或者智略平平,只不過是他為人比較沖動罷了,用長孫湘雨對他的評價來解釋,那就是只知進、不知退,平時看起來勇武莫當、心思縝密,幾乎就是費國、馬聃、馮浠這類智勇雙全的武將翻版,實打實的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