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局勢得失(三)

——大周景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皇宮太和殿——

“關於近階段我大周朝廷各部各司的當緊之事,本相這兩日已立有提案……不過在此之前,需對前些日子之動亂做以總結!——此前我冀京連番動亂中,朝廷有諸多賢良相繼遭到亂黨所害,因公殉職,可據本相了解,該期間殉國的諸位賢良,至今未曾妥善追謚、撫恤,禮部,戶部,對此作何解釋?”

在早朝之上,天子李壽身旁老太監王英才說一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新任丞相之職的皇八子李賢便站了出來,指揮朝廷各部履行各自的職責,儼然一副百官之首的模樣。

“……”偷偷望了一眼面色有些難看的禮部尚書阮少舟,禮部侍郎顏賸站了出來,拱手解釋道,“丞相明鑒,並非我禮部疏忽,只因前些日子先帝駕崩,舉國哀傷,而後新皇登基,諸多事物皆需我禮部代為統籌,實則分身乏術……”

“唔!”李賢聞言點了點頭,想來他也知道這些事,在沉吟一番後,正色說道,“既然如此,現階段,禮部需對此事上心,盡快擬寫好在冀京動亂中喪生殉職的眾位賢良追謚名單,然後將此名單遞交戶部……那些位殉職的大臣皆在我大周棟梁,倘若死後無人問津,豈不叫人寒心?——戶部,那些位殉職大臣的喪禮,按規格上調一級,其家中有子女者,男兒仕途由吏部破格錄用,不需出彩於科舉,女兒則由禮部登記,待其十六及笄,優擇夫婿,婚事一應所需,皆由禮部出資……再者,此後十年,每季由戶部支付撫恤,逢年過節,另撥嘉獎,示為皇恩浩蕩!——借此朝廷需叫世人清楚,但凡是忠心國家、忠心社稷、忠心於陛下者,我朝廷絕不會有負於他!——戶部?”

戶部尚書單珖聞言微微一驚,連忙出列,拱手說道,“殿下……不,丞相之言,下官明白……”

“然後,刑部……”轉頭望向刑部尚書謝安、刑部侍郎荀正,李賢正色說道,“前番,前尚書王恬王大人、前侍郎洪德洪大人二人殉職,刑部待處理的事務堆積如山,現階段,刑部當勤於公務,以彌補此前拉下進度……”

瞥了一眼身旁的謝安,見身為刑部尚書的謝安並沒有要出面的意思,刑部侍郎荀正當即出列,拱手沉聲說道,“下官謹遵相國之命!”

“……”深深望了一眼一言不發的謝安,李賢轉身面相新任兵部尚書長孫靖,沉聲說道,“長孫大人,自陛下與謝大人此前掃蕩長安、洛陽一帶叛軍凱旋而歸已有數月,可據本相所知,在大梁仍有近十萬歸降我大周的原叛軍將士未曾妥善安置,究竟這些日子兵部在做什麽?”

謝安的丈人兵部尚書長孫靖是個耿直的人,聞言一臉愧意。

好在李賢也並非是打算故意借此事打擊長孫靖,放緩語氣,正色說道,“本相亦知道此事頗為繁雜,處理起來頗為棘手,可將十余萬叛軍不聞不問安置在大梁,總是不妥,倘若有人說幾句閑話,或許會釀成大禍……因此,本相想請兵部優先處理此事!——盡快將大梁郡內所屯紮的十萬降軍打散,安置到各地方守備,對了,擇其中精銳之兵充入冀州軍,京師不穩,則天下不安!”

“下官遵命!”長孫靖拱手應命。

“還有……”從懷中取出一沓奏折,李賢沉聲說道,“此乃堆積於中書省房內各地方緊要上呈文書,去年十月,江南等地,廬江、三山、蕪湖等地水患嚴重,長江各地段水流決堤,淹沒江東下流大片農田,秣陵、松江、吳郡等數郡上表請奏,削減稅率……

安豐縣縣令張嘉,告汝南太守王德林貪贓枉法,私下克扣救濟糧餉,中飽私囊,此事未知具體,禦史台速速派人追查此事!——倘若此事屬實,此案由刑部接管,轉呈大獄寺審理,嚴懲不貸!

據本相所知,汝南、淮陰一帶各地方守備兵力中,不乏有官員謊報軍士數量,吃空餉之風頗為嚴重……軍隊乃穩定國家安定之根本,豈容有人從中壞事?此事交與禦史台與南鎮撫司六扇門,倘若當真有人從中獲利,卸其官職,押解至京師,交由刑部問罪!

另外,我大周科舉三年一設,然新皇登基,破例今載再設一例,發榜傳於各地方郡縣,叫其著手準備,四月鄉試,十月會試,不得有誤!

鹽、米乃國之根本,可據本相所知,江南有不少鹽商黑戶,無朝廷特準公文,私下交易海鹽,此風不可助長,叫地方各郡官員謹慎處置,酌情抓捕……

東、西兩川去年發生旱情,雖得朝廷下撥錢糧,災情亦不見轉善,戶部……

還有吏部……

共部……”

整整大半個時辰,太和殿內眾朝臣鴉雀無聲,唯獨李賢一人滔滔不絕地發派著各項指令,那本來應該由大周天子李壽與眾朝臣商議的事,李賢一個人便做出了最佳的解決辦法,無形之中,商議國事的朝會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