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集結!善戰之將!(一)(第3/4頁)

“此乃韓逆步步為營之計,以勢壓我!”

憂心忡忡的李儒一口道破了韓遂心中所打的算盤,無非就是逐步蠶食隴西軍在狄道附近的活動空間,向隴西軍的將士們施壓而已。

要知道像這樣被迫壓縮活動空間,會讓大部分士卒們在心中產生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是己方軍隊不如敵軍強大,或者說打不過敵軍,否則,為什麽不主動出擊卻要任由敵方傾軋地盤呢?

這樣一想,士卒們的士氣也就泄了,而一旦士氣跌落到低谷,那這場仗就真的必輸無疑了。

所謂“勢戰”指的就是這個:利用各種有利勢態,或營造出對己方有利的勢態,逐步瓦解敵軍的鬥志與士氣,最終做到因勢破之!或更進一步的,不戰而勝!

這種陽謀,就算李儒能夠看破韓遂的目的,也是絲毫沒有辦法。

因為韓遂擺明了就是欺負隴西軍兵少,他很聰明,並沒有聚集優勢兵力跟隴西軍在狄道這彈丸之地上死磕,因為在這麽點地方,五萬兵跟十萬兵所能體現的作用並不大,並不能直接體現出他韓遂十萬羌兵的優勢。

因此韓遂選擇兵分三路,本隊趨向穩固防守,以其余兩支副師向隴西軍施壓。甚至於只要時機合適,兩支副師立馬會變成兩把鋒利的尖刀,生生在董卓心口紮到一刀。

而董卓苦就苦在他沒辦法像韓遂那樣任意地分兵,因為他兵力不足。若是他捏緊拳頭倒是還可以狠狠給韓遂一拳,但若是攤開了手掌,恐怕就被會韓遂逐一地將手指頭都砍掉。

他沒有另外一只可以揮拳的手。

就這樣,兩軍僵持了整整兩個月。

期間,雖然段煨逐漸恢復到了巔峰實力,但卻已經於事無補。由於整整兩個月的被動防守,狄道縣內的隴西軍士卒士氣下跌地十分厲害,哪怕各營各階層的將領、將官們不時地鼓舞士氣,也難以挽回“隴西軍放棄主動出擊”所帶來的惡劣影響。

尤其是那八千新加入的新丁,兩個月前還只是民夫的他們,士氣的低沉尤其嚴重,甚至已連續好幾次出現逃兵。

盡管李儒當機立斷將所有逃走的士兵全部抓回問斬,也只是暫時杜絕了逃兵的出現,卻令城內普遍低迷的士氣更加低落。

狄道保不住了!

望著那些毫無鬥志的士卒,張煌暗暗搖頭。

他並沒有去提醒李儒,一來他在隴西只是“作客”,只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見識一下橫掃他黃巾軍的名將皇甫嵩,並不意味他有向董卓與李儒獻計的立場;二來,以李儒的聰明才智,其實根本不需要他來提醒。

這不,當日傍晚的時候,城內臨時組成了一支軍隊,任務是陸續將狄道縣內的民戶遷往南方。

毫無疑問,這意味著李儒在經過一系列的思想鬥爭後,終於還是咬牙承認敗北,準備遷走狄道內的百姓,將這塊地方讓給韓遂。

這種戰敗並不可恥,相反十分明智。

換做張煌,也絕不會在軍中士氣低迷的情況下出擊與敵軍作戰,所謂的背水一戰,其實是一種非常賭運氣的無奈之下的戰術。若是軍中士卒跟你不是一條心,貿然應戰的勝率幾乎為零。

縱觀歷史,背水一戰打贏強敵的能有幾回?絕大多數還不是老老實實講究“士氣”的老條例?這才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用兵王道!背水一戰,詭道而已。

果不其然,當百姓全部撤離之後,李儒便下達了向南徐徐撤軍的命令。

當然臨走前,李儒命人搬光了狄道縣內的所有物資。

糧食運走,糧倉也拆掉,全城的井全部封死,幾扇城門的大門也被卸了下來。

到最後,李儒直接命人在城中放火,將整座城池連同城內的民居全部燒掉。

毫不誇張地說,李儒最終留給韓遂的,不過是一座只剩下四個面都用不周石砌成城墻的空城、廢墟。

張煌暗想,要不是砌成城墻的不周石頗為堅硬,李儒說不準會叫士卒將四堵城墻都敲碎掉。

這還不算完,在撤退的途中,李儒又命人燒掉沿途事先範圍內的樹林,汙染所有的湖泊,移走附近所有的村落百姓。一條“清野”之策,李儒做得十分徹底,想來韓遂他日踏入了這塊土地,多半會因這塊方圓百裏已變成徹徹底底不毛之地的地方而感到目瞪口呆。

當然了,就算李儒這招絕戶計徹徹底底,韓遂也不會有什麽不滿。

因為李儒這招是為了防止韓遂繼續南下侵略隴西郡南部,而韓遂目標本來就不是隴西郡南部,而是更加富饒的三輔之地。他之所以要攻下狄道,無非就是怕當他與大漢朝廷交鋒的時候,董卓在他背後捅一刀而已。

而如今李儒雖然毀了整個狄道附近,讓韓遂增添了不少後勤方面的麻煩,卻也叫董卓在他背後捅刀子的可能變得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