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四章 唇槍舌劍(第3/4頁)

柳成龍莫名其妙,又不敢掙紮,只得跟著他們往開城方向去。等到過了青郊驛,快到土城隅的時候,從土城裏忽然走出一騎,跟那三個人說了幾句話。那三個人回頭跟柳成龍說:“行了,您可以走了。”

柳成龍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一直到次日次日李德馨給他寫了封信解釋,他才知道原委。

原來李如松從自己家丁那裏聽說,朝鮮人不打算講和,還試圖破壞和議,現在所有臨津江的船只都不能往倭寇營地裏去,否則要被攔下來。李如松勃然大怒,和議是現在的頭等大事,這些朝鮮人公然抗命,真是無法無天。他下令把柳成龍這個老匹夫拿過來,重重打四十大板。

於是他的三名騎手當即啟程,去鎖拿柳成龍。正在這時,查大受的家丁李慶過來送信,李如松順嘴問了他一句臨津江裏有沒有船?李慶說有啊,暢通無阻。李如松這才知道是誤會了,趕緊派人再去把那三個騎手追回來。幸虧李慶回來的早,不然柳成龍就要白白挨上一頓板子。

經過這兩次事件,朝鮮將領對李如松的印象更壞了,那個克復平壤的偉人已經變成了一個自私、怯懦以及殘暴無比的形象。

所以後來李如松派了戚金、錢世禎去給朝鮮人解釋,說日本人要送還王子,退出漢城,等一退出去再追著打。柳成龍卻堅持說日本人不可信!潛台詞是你李如松也不可信。結果雙方帶著情緒大吵了一架,不歡而散。

朝鮮人的委屈是可以理解的,這畢竟是發生在他們自己國土上的戰爭。現在國都未復,王子未回,還有半壁江山淪陷敵手,可卻要議和了——更何況,議和就議和吧,朝鮮人自己居然沒資格參與,只能眼睜睜看著中、日使節往返道中,往往要拼命打聽才能稍微了解到一點端倪。

這確實是一件不公平的事,但誰讓大明是朝鮮的父母之邦呢。在那個父命如天的時代,老爹說什麽,作兒子的只能聽從,不能還嘴。朝鮮方面既沒有發言權,也打不過日本人,更不敢公然與明軍撕破臉皮,那麽便只能忍受這種不公平待遇,任由“封貢議和”在眼皮子底下有生有色地開展起來

三月二十五日,宋應昌見到了從漢城返回的沈惟敬。在聽取了沈惟敬的匯報之後,宋應昌贊揚了他幾句,然後說這次和議你全權負責。沈惟敬受寵若驚,大為欣喜,知道自己的腦袋暫時是保住了。

宋應昌說接下來你去日本把降表拿回來,就算是大功一件,給了他兩百兩白銀,七竿旗號,用來曉諭各處不得擅自行動。

沈惟敬接了東西,忽然想到一件麻煩事。

日本方面要求去日本談判的,是大明朝廷派出的欽差。可無論是李如松還是宋應昌,都沒有權力再分派欽差。可如果把文書發北京,再等北京派欽差過來,不知是哪年的事情了。

宋應昌微微一笑,說這不用你擔心,我都安排好了,說完他叫進來五個人。

其中兩個人是沈思賢、胡澤,都是老熟人了。

還有三個人,一個叫吳宗道,是浙江紹興人,是個武舉子,在朝鮮呆過很長時間,了解當地的情況;一個叫謝用梓,是浙江余姚人,是駱尚志的幕僚;最後一個是徐一貫,也是浙江人,前一年還跟著黃應陽、夏時來調查過戰場。

宋應昌指著謝用梓和徐一貫兩個人,說老謝你是參將,老徐你是遊擊,反正日本人不懂,你們倆現在就是朝廷欽差,代表咱們大明去日本談判。沈遊擊以及吳、胡、沈四個人會在釜山配合你們。

謝、徐二人的反應很激烈,倆人直接嚇哭了……

明朝人的視野沒有後世那麽開闊,在大多數大明子民眼裏,中原以外的朝鮮已經算是蠻荒之地,更不要說比朝鮮還遙遠的日本了。尤其是倭亂之後,日本更是被描繪成是惡魔之巢,裏面全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鬼怪。

現在宋經略居然讓他們不帶一個大兵就去日本談判,這不是往死路上送嗎?

謝、徐二人連哭帶喊,扒著門框不肯離開,宋應昌壓根不搭理他們,任由他們耍賴。謝、徐二人沒辦法,只能哭哭啼啼上路了。

三月二十六日一大早,沈惟敬等四人跟著那兩個哭得眼睛跟壽桃似的大明使臣離開義州,踏上前往日本的漫長旅途。

朝鮮人成心想破壞議和,他們看到謝、徐兩位使臣這麽沒出息,又開始動起小聰明來。在一次陪他們吃飯的時候,朝鮮人偷偷嚇唬這兩位爺:“聽說日本人特別兇殘。你看以前去日本出使的大臣,幾乎沒有活著回來的。秀吉窮兇極惡,殺了他的君主。怎麽可能會善待你們。肯定為了報平壤之戰的大仇要幹掉你們。你們還是趕緊跟宋經略說清楚,別被沈惟敬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