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十八章 我贏了(第3/12頁)

有人也許要奇怪,李如松之前打寧夏城,可是圍得死死的不留一點縫隙,耐著心思打了幾個月。現在到了平壤,怎麽改性子了?

這是因為李如松的心裏還有另一本帳。寧夏不留一點縫隙圍城數月,那是因為在國內,哱拜屬於膽大妄為的帝國叛徒,所以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這個人都必須要死,雙方不死不休,沒有第二條路好走。而眼下的明軍,說白了是在替朝鮮人賣命,因此完全沒必要非拼個你死我活,只要能拿下平壤城,那就是皆大歡喜。

不同的敵人,決定了攻城的不同方式。兵法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大概就是如此。

李如松的判斷的一點都沒錯。小西行長現在正縮在平壤城裏,一把一把地吃著後悔藥。

關於平壤守城事,在日軍高層中早就有爭議。早在日本占領軍接到大明可能會出兵的消息時,宇喜多秀家專門召集了包括小西、黑田長政、福島正則、毛利吉成等軍團長來漢城開會,討論接下來的用兵方略。

會議開始時,諸將發現,黑田長政畢恭畢敬地坐在一個人身後。這個人叫做黑田官兵衛,是長政的父親,也是秀吉曾經的軍師,他在日本還有個稱號,叫做“稀世的名軍師”。

黑田官兵衛之前一直跟隨宇喜多秀家當參謀,但他對於侵朝戰爭絲毫不看好,秀吉一怒之下把他趕回國去。現在聽說大明要出兵了,秀吉不得不借重他的智慧,又讓官兵衛來朝鮮幫忙。

對於接下來的作戰計劃,黑田官兵衛面對一群小輩絲毫沒客氣。他的意見是,以漢城作為防守重心,漢城以西沿途大路兩側修建堡壘,節次抵抗。這樣可以縮短補給線,從釜山-漢城一線及時出兵援救。至於朝鮮西部,現在奪取的時機尚不成熟。

他這麽一說,小西忍不住跳出來了。平壤現在是他的主基地,黑田官兵衛主張放棄朝鮮西部,分明就是要拆他的台嘛。小西行長不顧尊老,直接表示,朝鮮軍不足為畏,大明的軍隊要渡過鴨綠江也不容易。你們想縮回去隨便你們,老子是要從平壤打到鴨綠江,在鴨綠江畔與明軍對磕。

官兵衛嘆了口氣,說你跑那麽遠,萬一明軍打過來,後方支援不及,你豈不是要孤軍奮戰?小早川隆景也勸小西行長三思。

面對一位名軍師和一位智將的勸解,小西行長聽不進去。他和石田三成是一夥,而石田三成跟黑田官兵衛一直關系不睦,所以小西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官兵衛給他穿小鞋呢。

會議結束以後,官兵衛給秀吉寫了封信,說小西行長這死孩子不聽話,早晚要打敗仗——結果這封信差點給自己惹出殺身之禍,幾乎被秀吉逼著剖腹。小西回到平壤以後,依然我行我素,把官兵衛的話當成耳旁風。

可隨著明軍進入朝鮮,小西行長發現戰略環境不斷惡化,缺衣少食,日子越過越緊張。這時他才想起黑田老頭子的忠言逆耳,可這時候已經晚了。

他的第一軍團,被平壤死死地拴住,附近唯一的友軍,只有駐在鳳山城的第三軍團大友義統、牛峰的六軍團立花宗茂和平山的小早川秀包。這三路人馬數量不多,大友麾下兩千人,立花麾下兩千五百多人,秀包的兵力也差不多兩千。

這種程度的兵力,最多也只能是接應一下平壤出來的敗兵,指望他們解圍是難。

現在平壤城成了小西行長燙手的山芋:撤退不甘心,死守呢,不是有困難,是肯定守不住

李如松擺出圍三闕一的態勢,正是比著小西行長的心思,給他量身定做的。

且說明軍諸部得了將令,分頭要去準備。李如松卻叫住他們:“兵貴神速,別吃早飯了,滅了倭寇再說!”諸將只得同意。

臨開站前,李如松焚起了一柱香,在隨軍帶來的關公像前占了一卦,結果是吉。於是他轉過身去,又向全軍發布了兩道命令。

不許斬首。先登者賞銀三百兩。

不許斬首,是因為明軍習慣於以斬首來計功,士兵們經常為了搶奪敵人首級而耽誤了正事。李如松知道這次攻城幹系重大,特意叮囑明軍諸部,不要忙著搶功勞,先把城拿下來是正經。

在不同的史料裏,李如松提出的賞格很是不同,從最少的三百兩到最多的五千兩都有。五千兩的獎賞顯然有點離譜,小西行長的腦袋才值一萬兩銀子;三百兩是南軍將領在戰後向李如松討要的數量,最符合事實。

這一正一反兩道將令,表明李如松對於平壤攻堅戰並不樂觀,他需要全軍都重視起來,專心幹活。

一月初八清晨,在經歷了兩天的試探之後,明軍對平壤城的總攻正式開始。

首先發出怒吼的,是明軍的炮兵。他們昨天晚上已經進入了陣位,把各種火炮遠近擺正,調校好射擊角度。隨著一聲令下,無數炮彈飛過城墻,普通門、七星門、含毬門立刻陷入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