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返臨安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裏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南宋至靖康南渡以來已愈百年,正如詞中所言,六朝舊事隨流水,江南滑水早已洗盡趙家子孫北歸的鄉情。

李思業他們抵達臨安時,正逢皇帝大婚,朝廷遂下旨重開花燈夜,舉國歡慶。

整個臨安仿佛又回上元之夜,翡翠流光,姹紫斑斕,無數花燈高高掛起,或貼上燈謎,供遊人射猜;或掛幅半聯,待文人接續。武林門一帶尤為熱鬧,或沿街擺上小攤,或挑著駱駝擔子叫賣,各種小販有擔元子的、捏糖人的、捏泥人的、賣定勝糕的、賣藝的、鬥雞的、鬥蟋蟀的等等數不勝數。

是夜,天剛擦黑,家家戶戶便早早吃過晚飯,將大門一鎖,攜妻扛子上街觀燈去了,臨安本已繁華之至,今夜更勝上元節,便似應了那“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俗語,只見亭台樓榭、銀裝素裹,滿城街巷、鋪銀散玉。遠近樹木掛琳瑯,猶如撐片玉傘,等到冰輪升起桂華滿時,只見臨街人煙湊集之處,遍搭起千姿百態的燈架,真是玲瓏百燈,無奇不有,銀燭星球燦爛,照耀如同自晝。今日也按歷來京城上元舊俗,千家萬戶不夜,男女老少,全都上街逛燈市;便是平日足不下樓的貴閣千金,也破例上街觀燈走橋,湊個熱鬧。引得那風流少年,如蟻附膻,歲歲生出不少風流佳話來。但也有不少豪門閨秀身坐閨轎出遊,隔簾觀燈,有家人護衛,這樣的一頂轎子就如同一間移動的屋子。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一更的灑金錢和二更的放煙火。一更時有太監出宮灑錢,千百人爭先恐後拼搶喜錢,其中自然少不了輕薄之徒趁機揩油、食盡胭脂。

時交二更,燈潮正盛,滿街玩燈男女,花紅柳綠,庶民仕女,熙熙攘攘,攤販商賈,叫賣聲喧,突然西湖上煙火騰空而起,刹那間天空萬紫千紅,幻像百變,喜得孩童拍掌歡蹦、人群驚呼感嘆。

李思業一行人哪見過這等風流繁華場景,直看得流連駐足、樂不思魯。連一直沉默的李思業新任保鏢燕悲瀾也看得瞪大了銅鈴眼,眼裏流露出些許枉過半生的感慨來。

親兵隊長王四寶自然埋首於各種小吃之中,連吃帶拿,身邊還放了幾大包,由於他吃像不雅,引來一大群小孩圍觀,更有甚者幾個小孩拍手唱起了兒歌:

“黑面怪、長四寶。

哪四寶?哪四寶?

同聽我說來你莫笑;

一曰臉,臉兒肥;

二曰眼,眼睛小;

三是大耳四為皮。

肚兒圓圓屁股翹。”

氣得王四寶舉碗欲砸,把眾人都笑得前仰後合,李思業忍笑散了一些銅錢,孩子們拿了錢才一哄而散。

漸漸地眾人被人群擠散,好在事先約定好了客棧,倒也不怕走丟,只有燕悲瀾一直緊緊跟著李思業,生怕他出半點差池。

燈會上還有不少故事謎,由人表演,觀眾配合,或打一句詩詞或是俗語,李思業擠在一座台前,上面一名女子托著香腮凝望墻上的寶劍,台前放有四物,一個針線、一方羅帕、一個粉盒、一束頭發。要求打一句俗語。李思業思索片刻便已明了,他上前拿起粉盒遞給台上女子。女子含羞也把寶劍給了他。

“這位爺猜中了,謎底就是‘寶劍配英雄、紅粉贈佳人’。”旁邊一個老漢高聲叫道,他笑吟吟地取過一串彩錢遞給李思業,這是猜中者的彩頭。此後李思業又在各處連射四謎,這才拿著一大包獎品盡興而歸。

過了一座小橋,小橋邊上是一座燈鋪,只見上方掛有一副對聯,攤主正得意洋洋地說道:“這是我家老爺出的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出正聯,我家老爺說了,只要對仗工整且不是前人已經對過的,皆可應對,彩頭看下聯的工整和意境從十貫到五百貫不止。”

由於彩頭豐厚,對聯下早有數百名書生或站或蹲各自皺眉托腮苦苦地思索,將小小的橋頭擠得水泄不通。

早在秦漢以前,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寫在桃木板上,稱作‘桃符’,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寫了歷史上第一則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宋代以後,對聯逐漸在民間興起,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北宋詩人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過年盛況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