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九十八章 兩線危機(第2/3頁)

“好消息?”

王世充回頭疑惑地看了一眼兒子,“有什麽好消息!”

這時,年輕商人上前躬身行一禮,“卑職孔應勝,是虎牢關校尉,楚王殿下有一封給王爺的急信,發到了虎牢關,我特地趕來給王爺送信。”

楊元慶竟然有信來了,他精神一振,連忙問道:“信在哪裏?”

信使將一管鷹信雙手呈上,王世充接過信,手忙腳亂地打開,一眼看見了楊元慶的親筆簽名,是楊元慶的親筆信,王世充匆匆看完,眼睛裏陡然間閃過一道亮色,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

旁邊王仁則和王應玄都在關注著王世充的神情,他們見王世充忽然精神一振,都異口同聲問:“是什麽好消息?”

信心在王世充心中漸漸恢復,他看了一眼兩人,臉上終於露出一絲微笑,“楊元慶說,只要我們堅持五天,他就能結束北方戰役,趕過來救援我們。”

王仁則和王應玄大喜,王仁則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道:“楊元慶真的趕得上嗎?”

王世充點了點頭,“他不會虛言,因為他也不願意唐軍占領洛陽。”

說到這,王世充心中畏懼感一掃而空,他挺直腰,厲聲對城上守軍喊道:“三軍將士聽著,我所有的金銀錢財都將拿出來,殺死一名唐軍,賞錢五十吊,賞上田十畝。”

……

會寧郡,戰爭的陰影籠罩著這片黃河邊的山巒,一向為不毛之地的石頭山,一旦發現它蘊藏著巨大的財富後,這片一直不被人注意的土地便成了隋唐兩軍所關注的焦點。

自從銀錢危機發生後,隋軍便開始大舉增兵會寧郡,但隨著突厥南侵,楊元慶又將大部分隋軍東調回太原,使會寧郡的守軍還有一萬人,由會州總管馬紹率領。

這天上午,一隊由兩千余騎兵組成的唐軍向采礦山疾速奔來,為首大將正是會州總管馬紹,他剛剛得到楊元慶的命令,放棄會寧郡,全軍退守靈武郡,協助豐州總管裴仁基將軍民撤回豐州。

對於楊元慶下達的命令,馬紹從來不會想為什麽?他只管不折不扣執行,在命令中還有一條,要求他徹底摧毀采礦場。

騎兵對一路疾奔,穿過一片搭建帳篷的空地,帳篷已經被撤走,只剩下礦工們留下的一堆堆生活垃圾,隋軍在幾個月前建好的銀礦早已經空無一人,礦工都已移送去北方的赤鐵山。

盡管楊師道在給唐朝的承諾中是關閉銀礦,但關閉不是摧毀,碼頭依然在,數十座花費兩個月時間才修建起的倉庫依然矗立在寒風之中,倉庫裏堆滿了運輸礦石用的平板車,還有很多采礦用的器具。

在碼頭上還停泊著上百艘平底拖船,礦山上還有十幾座礦洞,礦工們就是從礦洞裏源源不斷地運出了大量高品質的銀礦和銅礦。

所有的一切都要統統摧毀,不給唐軍留下,馬紹打量一眼空蕩蕩的礦山,馬鞭一指,“全部毀掉!”

命令下達,兩千隋兵士兵行動了,他們將船只聚集在一起,噴上火油,一把火點燃,碼頭上燃起了濃濃的黑煙,碼頭也隨即被毀掉,一座座倉庫被推倒。

所有的木制品並沒有簡單燒毀,全部堆進礦洞裏用大火焚燒,大火將礦洞燒得熾熱無比,士兵們隨即將冰冷的河水灌入,石塊炸裂,礦洞瞬間崩塌。

在沒有火藥的時代,一般都是采用這種簡單辦法采礦,或者摧毀巖體,一個多時辰後,一座礦山便被徹底摧毀,隋軍士兵紛紛上馬,又向十裏外的另一座礦山奔去。

……

靈武郡黃河邊,大規模撤離兩天前開始了,躲避突厥騎兵而南撤的二十余萬豐州民眾又開始重新返回豐州家鄉。

還有十幾萬靈武郡的居民,一共近四十萬人的大撤退,這是楚王楊元慶下達的命令,他們將全部撤回豐州。

在寬達十幾裏的黃河冰面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大雪橇,足有上萬架之多,每架雪橇裏坐滿了一家老小和他們的重要家產,主要是錢糧、羊皮、工具、武器和衣物,牲畜則用來拉雪橇。

他們以百戶為一群,由十名騎兵護衛,在一陣陣男女老少的大聲喊叫中,不斷有一群群的雪橇被牛馬拉拽著向北方緩緩駛去。

雪橇速度很慢,一隊騎兵則跟在一旁,此時,他們的敵人並不是唐軍,而是冬天可能出現的狼群。

岸邊,豐州總管裴仁基凝視著一群群的雪橇出發,他們已經連續走了兩天,剩下的人不多了。

他能理解楚王的命令,人是最寶貴的資源,可以把土地留給唐朝,但人決不能留下,沒有了人,唐軍也無法守住靈武郡。

“總管,要不要等馬將軍回來後一起走?”一旁,長得頗為肥胖的靈武郡太守魚全鴻問道。

裴仁基搖搖頭,“不用刻意等他,我會留幾名斥候通知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