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三十二章 有喜有憂(第2/3頁)

杜如晦這一說,楊元慶才忽然意識到,好像從六月到現在,是沒怎麽下雨,一直很炎熱,只是他沒有把農業聯系起來。

杜如晦又道:“本來我們是想高價收購農民手中余糧,但很不成功,農民們都說今年秋天會歉收,所以不肯賣糧,唉!其實我應該想到,夏收是小年,秋收的情況也不會太好。”

“當初你不是說夠了嗎?怎麽現在又不夠了,那究竟還差多少糧食?”

楊元慶有些焦慮起來,杜如晦曾告訴過他,只要再增加五六十萬石糧食,就可以應對到明年夏天,剛剛和唐朝談判結束,現在杜如晦又說不夠,著實令楊元慶有些不滿。

杜如晦感覺到了楊元慶語氣中的不滿,連忙起身請罪,“回稟殿下,卑職確實沒有考慮周全,請殿下責罰!”

楊元慶心中很無奈,現在責罰杜如晦又有什麽用,只得無奈地一擺手道:“算了,杜相國給我說說清楚,到底哪裏沒有考慮周全?”

杜如晦嘆了口氣道:“卑職當時已經意識到秋天收成也不會好,所以按照災年來估算,如果只是應對河北和中原兩地,一百萬石糧食勉強可以支持,但卑職卻沒有考慮到青州七郡饑民的沖擊,聽說那邊已經三個月未下一滴雨,旱災最為嚴重,加上竇建德、宋金剛和劉黑闥三軍連續數月混戰,對農業沖擊很大,夏收已經很受影響了,如果秋天再歉收,饑民潮必然會大爆發,殿下,我們得未雨綢繆啊!”

楊元慶只覺頭大如鬥,大業五年,大隋各地儲備糧食有一千二百萬石,還是導致大隋的最後滅亡。

而現在他們手中只有一百萬石存糧,卻要應對千瘡百孔的河北和中原,偏偏又遇到災年,他們能應對得下來嗎?

楊元慶心中一點底都沒有,他便對杜如晦道:“相國寫一份詳細報告吧!我給你十天時間,好好估算一下,把各種可能性都考慮到,我需要知道,我們到底還缺多少糧食?”

杜如晦行一禮,退下去了,楊元慶瞥了一眼崔君素,見他一臉嚴肅,不由苦笑道:“崔相國又有什麽難題嗎?”

崔君素微微欠身道:“難題倒談不上,也算是一個潛在的危機吧!我想和殿下談一談突厥。”

……

官房裏終於安靜下來,只剩下楊元慶一人,楊元慶負手站在窗前,凝視著遠方的夕陽,晚霞照在窗前,將紫微閣抹上了一層瑰麗的紫色。

若是從前,楊元慶會欣賞這落日的美景,可這一刻,他卻覺得夕陽竟格外地刺眼,夕陽璀璨,這就意味以後幾天都是晴朗的天氣。

此時他是無比盼望著下雨,旱災,這兩個比鉛塊還沉重的字,沉甸甸地壓在他心中,從小到大,他從未為旱災而擔憂過,但現在,他楊元慶要為整個天下考慮,旱災,就將是他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說到底,還是糧食問題,一石米,不過一百二十斤,夠一戶人家兩個月吃飯,如果節約一點,可以堅持三個月。

現在他的轄下大約有三百萬戶人家,就算兩成的人需要賑濟,那也是六十萬戶人家,如果按賑濟半年來算,那需要一百二十萬石糧食,可如果再考慮青州的饑民潮爆發,那最少也需要一百五十萬石糧食,缺口大概是五十萬石左右。

唯一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光是節流還遠遠不夠,必須想辦法開源,可是他上哪裏去找這五十萬石糧食?

楊元慶殫盡竭慮,為糧食愁得眉頭都舒展不開。

……

宇文士及和妻子南陽公主面對面而坐,由於楊元慶開了口,蕭後便給女兒施加了巨大的壓力,逼迫她來見宇文士及。

南陽公主無奈,只得接見她舊日的丈夫,現在的仇敵,她一言不發,他們之間早已恩斷情絕,沒有什麽可談之資。

南陽公主頭戴帷帽,使宇文士及看不見她的臉,兩人面對面坐著,足足坐了一刻鐘,宇文士及終於打破了沉默,問道:“禪師呢,怎麽不見他?”

南陽公主冷冷道:“他在國子學讀書,你可以去看他,如果他願意跟你走,你也可以把他帶去長安,我不會阻攔。”

宇文士及的眼睛忽然紅了起來,他起身來到南陽公主面前跪下,淚水湧了出來,“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們做了十幾年的夫妻,難道你一點恩情都不記嗎?”

南陽公主緩緩搖頭,“我不是寡情之人,但父皇之死,已使我們不可能再破鏡重圓,一邊是夫妻之情,一邊是父女天倫,我無法選擇,我只能選擇逃避。”

南陽公主的淚水也湧了出來,她摘下了帷帽,頓時讓宇文士及驚呆了,只見妻子南陽公主頭上已是一根青絲皆無,光溜溜的頭頂,南陽公主嘆了口氣,“我已皈依佛門,法號忘塵,宇文施主,保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