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六章 出乎意料(第2/2頁)

楊元慶坐在桌案後沉思不語,張雷站在一旁卻有些忐忑不安,他並不願意做這個中間人,或者說,他並不願意做獨孤家族的中間人,他是隋臣,不想為了家族而背叛隋朝。

但事情的變化卻由不得他做主,他最終將面對家族和隋朝之間的選擇。

良久,楊元慶看了他一眼,微笑道:“張少監似乎有點困惑?”

張雷默默地點了點頭,“下官不知何所擇?”

楊元慶見他沒有明白自己的暗示,又笑道:“那我是該叫你獨孤少監,還是繼續稱呼你張少監?”

張雷這才明白剛才楚王稱呼自己為張少監而不是獨孤少監的深意,他心中一陣激動,連忙道:“下官願為張少監!”

楊元慶點了點頭,又意味深長道:“我理解你的心意,但我希望你為獨孤少監,代表獨孤家族和隋朝談判。”

張雷依稀有點明白楊元慶的深意了,但還不是很明確,他有一種明悟,此刻將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折。

他咬了一下嘴唇,“下官愚鈍,未能體會到殿下的深意,望殿下明示。”

作為一個執政王、大隋最高軍政首腦,楊元慶是不會將一些事情明說,因為很多事說明了,就會變成一種承諾,一旦完成,將會極大影響他的威信,這也是楊元慶慢慢才體會到。

作為上位者,很多話需要似是而非,用一種宛轉和含蓄地說法,要給自己留一點余地。

其實做普通人也是一樣,什麽事情都不能說得太明確,尤其在親朋好友和同事之間,拒絕不能明確,而是應該說,我會盡力而為,拒絕得太明確會傷人心。

同樣,答應也不能太爽快幹脆,須知很多事情都是成事在人,謀事在天,一旦答應得太肯定,而又辦不成時,不僅會令親朋失望,令自己的名譽和形象受損,而且還會耽誤別人的事情。

所以,‘做人要給自己留三分余地’,便是一種人情世故的至理名言。

上位者的含蓄委婉,其實就是這種為人處事的升級版,核心出發點都是一樣。

“獨孤少卿,我是希望獨孤家族對你的重視,要超過獨孤懷恩,將來有一天,我去獨孤府時,開大門迎接我的人是你,而不是獨孤懷恩。”

張雷,不!應該稱他為獨孤雷,他完全明白了楚王的意思,獨孤懷恩是最有希望的獨孤家主繼承人,而楚王的意思,是讓他成為獨孤家主的繼承人。

獨孤雷鼻子一陣酸楚,心中萬分感激,他克制住內心的情緒,深深施一禮,“殿下的呵護之心,獨孤雷感激不盡,只是獨孤雷為獨孤家庶子,恐怕讓殿下失望了。”

楊元慶搖了搖頭,“世間並沒有什麽絕對的事情,只有利益,將來只要你能給獨孤家族帶來最大的利益,庶子也罷,嫡子也罷,其實並不重要。”

獨孤雷忽然想到一事,眼前的楚王殿下不就是楊家庶子嗎?

……

夜色籠罩著太原城,一輛馬車出了東城門,約行三裏,不久便進了村莊,在一座大宅前停了下來,獨孤雷從馬車出來,獨孤瑋已聞馬車聲,早等候在大門前。

“長伯已等候多時,請五弟隨我來。”

人心就是這麽奇怪,昨天獨孤瑋對獨孤雷還有點輕視,語氣中總帶有那麽一絲不屑一顧之意,但今天獨孤良的不吝贊譽,使獨孤瑋也改變了態度,對獨孤雷變得親熱起來。

獨孤瑋在前面帶路,一路有說有笑,走到內宅不遠處,見左右已無人,他這才低聲對獨孤雷道:“昨日我說話不當,還請五弟多多見諒。”

獨孤雷淡淡道:“不用客氣,我不會放在心上。”

獨孤瑋幹笑一聲,領他進了房間,房間裏,獨孤良正負手站在窗前,思考著什麽,應該說這次太原之行,他已經達到了目的,但另一方面,楊元慶提出的要求又給獨孤家族帶來了一絲危險。

楊元慶明確提出要糧食,獨孤家莊園裏還有不少存糧,給糧食不是問題,但怎麽運輸,以及怎麽瞞住李淵的耳目,這都是問題。

“長伯,五弟來了。”獨孤瑋在身後小聲提醒道。

獨孤雷上前深施一禮,“參見長伯!”

獨孤良慢慢轉身,看了一眼獨孤雷,笑問道:“楊元慶想要多少糧食?”

“回稟長伯,楚王殿下提出要三十萬石糧食。”

‘三十萬!’獨孤良眉頭微微一皺,三十萬石糧食獨孤家族倒是拿得出,只是怎麽運輸,怎麽交接,這些細節怎麽處理?

他又問道:“楊元慶有沒有說,由誰全權負責和獨孤家族具體談判?”

獨孤雷略略欠身,“回稟長伯,楚王殿下說,由我全權代表他和獨孤家族談判。”

“由你?”獨孤良一下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