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鐵馬踏雪取河北 第七十九章 南郡兩事(第2/2頁)

整個陵墓都是以皇太後的規格來建造,此時陵墓已經關閉,蕭銑原本派在這裏駐紮的士兵也逃走了,整個陵墓內冷冷清清,只有一個看陵的老人。

李世民凝視陵墓半晌,當即下令道:“開啟大門!”

這時,李京再也忍不住,上前躬身求道:“殿下,臣聞守德者不擾人先祖,隋唐雖為敵國,但與先人無關,請放過陵寢吧!”

李世民奇怪地看著他,半晌,搖搖頭道:“原來李少卿以為我是來毀陵破墓,你把我李世民看成什麽人了?”

他重重哼了一聲,不理會李京,大步向陵園內走去,李京一下子愣住了,難道自己誤會了嗎?

李世民走上陵台,來到穹墓面前,正面是一塊高五尺的墓碑,上寫幾個大字:‘亡母李氏之墓。’

下面有一行小字,‘兒楊元慶立,仁壽四年十月初九’。

李世民注視半晌,回頭對親兵令道:“擺上祭品!”

十幾名親兵擺上早已準備好的祭品,李世民接過三支香,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三禮,李孝恭也行了三禮,李世民這才對李京道:“雖然楊元慶是我的敵人,但從前不是,我是為故舊之情來祭拜他的亡母,但這並不說明什麽,他日在戰場上一樣是你死我活。”

李世民又吩咐範縣令,“以後京山縣每年稅賦的一半,用於維護陵寢,京山縣要好生看護陵寢。”

“卑職謹記殿下之言!”

李世民又掃了一眼隨從,“姚將軍可在?”

都尉姚順連忙從後面走出來,“末將在!”

李世民對他令道:“可另外派一隊士兵駐守陵墓,沒有範縣令同意,任何人不得擅入。”

“末將遵命!”

李世民一一安排好,他看天色已經不早,便對李孝恭笑了笑,“就這樣吧!二哥留下鎮守荊襄,防禦蕭銑和林士弘,我就回長安了。”

李孝恭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路保重!”

李世民翻身上馬,一催戰馬,率領數千人向西北方向疾奔而去。

……

豫章郡,這裏原本是林士弘的地盤,一個多月前的一場激戰,蕭銑軍大勝,殲敵數萬人,林士弘率殘軍東撤鄱陽郡。

但蕭銑心中的喜悅還沒有消褪,二十萬唐軍便兵分兩路,閃電般襲擊荊襄,一日百裏,數日後便包圍了江陵城,蕭銑率軍倉惶應戰,卻被唐軍以逸待勞,在江陵城下,一戰將他的二十萬大軍擊潰。

蕭銑率三千殘軍一路東逃至豫章城,方才驚魂稍定。

離江陵之敗已經過去了近半個月,蕭銑也已從極度沮喪中漸漸恢復過來,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前途。

雖然這才慘敗幾乎拔掉了他的根基,但他還有一點殘存的實力,來護兒率領的五萬水軍沒有參戰,從而幸存下來,此時,千余艘大船就停在贛江之上,除此之外,他還收攏了近兩萬南華會士兵,這樣,他還有七萬軍隊,贛江兩岸和鄱陽湖畔的肥沃土地足以養活這些軍隊。

更讓蕭銑感到慶幸的是,唐軍沒有追殺到豫章郡,使他得到了喘息之機。

“陛下,微臣聽說是因為河北戰事結束,唐軍擔心關中有失,李世民才不得不撤軍。”

說話的是蕭銑的中書侍郎岑文本,他今年只有二十四歲,年輕有為,執掌西梁朝機密,深受蕭銑的信任,正是他的再三鼓勵,蕭銑才慢慢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

蕭銑今年只有三十六歲,容顏依舊堅毅成熟,但頭發已經斑白,頗有一點鶴發童顏之感,蕭銑站在窗前,凝望著遠方的贛江,以及贛江上的千桅林立,心中思緒萬千。

他嘆了口氣,“我本還怨恨隋朝未能支援我,可現在看來,唐軍就是抓住了隋軍進攻河北的機會,只怨我實力太弱,竟然被李世民一戰擊潰,如果再能堅持半個月,或許時局就不一樣了。”

“陛下……”

岑文本剛開口,蕭銑便擺手打斷了他,“從現在開始,我已決定臣服於隋朝,去除帝號,以梁國公自居,你不要再稱我為陛下。”

“是!卑職的意思是,主公可以向東發展,滅掉林士弘,收攏他的軍隊,以圖東山再起,為了保證軍糧供應,可以先取宜春郡和廬陵郡,大軍從贛江南下,勢如破竹。”

蕭銑背著手走了幾步,對岑文本道:“現在當務之急是要獲得隋朝政治上的支持,就煩請先生去一趟太原,和楊元慶再好好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