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風起雲湧河東道 第五十二章 死不瞑目(第2/3頁)

隋軍大營便駐紮在縣城外,大帳內,主將蘇定方站在地圖旁正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一名斥候的最新報告。

“……李兆錦的軍隊現在位於柳園附近,約一萬人。”

蘇定方找到了地圖上的柳園,這是離敦煌縣城約八十裏的一座小鎮,因為有一面湖水而引來幾十戶人家的聚居,距離他所在的常樂縣越四十裏。

蘇定方今年二十七歲,如果算上仁壽四年的哈利湖之戰,那麽他跟隨楊元慶已經十幾年了,從一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年一步步成長為獨擋一面的大將,在當年攻打伊吾時,他也有過輕信人的失誤,險些使手下一百余人全軍覆沒,從那次以後,他便慢慢成熟了。

這一次,楊元慶任命他為玉門道行軍總管,全權負責敦煌和伊吾郡的奪取,此外,還要他拿下鄯善郡和且末郡,蘇定方覺得自己肩負重任,他對自己同樣充滿了信心。

蘇定方已得到了李珠的情報,李兆錦一共有一萬五千人,其中三千人駐紮在伊吾郡,敦煌縣的駐軍有一萬兩千余人,現在李兆錦親自率領一萬人前來迎戰,那麽留守敦煌郡的人就還有兩千人,現在他需要和李珠聯系上。

剛想到這,帳外有士兵報告,“啟稟蘇將軍,李沙陀將軍派手下送來情報。”

“命他進來!”

片刻,一名李沙陀的手下斥候匆匆走進大帳,單膝跪下抱拳道:“稟報蘇將軍,李將軍有緊急情報。”

斥候將一份情報呈上,蘇定方接過情報慢慢展開來,仔細讀了一遍,守敦煌縣的有兩千人,都是李珠的手下,果然不出自己的所料,李珠已經斷了李兆錦的後路,那麽李兆錦的一萬人中,至少有三千人是李珠的軍隊。

“李沙陀將軍現在在哪裏?”蘇定方又問道。

“回稟將軍李沙陀將軍奉李珠將軍之命,率軍守敦煌縣。”

蘇定方點點頭,有李珠這個最大的內應戰,那麽這場奪取敦煌郡的戰役就變得異常簡單了,他立刻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全軍上馬,向柳園進軍!”

三千騎兵早已準備就緒,隨著蘇定方的一聲令下,三千騎兵飛身上了戰馬,奔出營門,浩浩蕩蕩向柳園方向疾奔而去,此時正是中午時間,柳園並不遠,只有四十裏,一個時辰後便可殺到。

……

柳園位於常樂縣和敦煌縣之間,這裏有一片占地上千畝的古老沼澤湖泊,湖泊內長滿了紅柳樹,故而起名為柳園。

緊靠這片湖泊的西北角有一個鎮子,只有三四十戶人家,靠放牧和在湖泊內捕魚為生,商人經過時,他們也可以向商人提供食宿而獲得一點報酬。

這個小鎮古老而又寧靜,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打破了他們的寧靜,一萬多人的軍隊出現在鎮子外,數百名士兵沖進了他們鎮子,挨家按戶搜查敵軍的探子,鎮子的居民紛紛乘船逃進湖中,躲在湖中小島上,等待戰爭的結束。

這支軍隊的首領李兆錦年約五十余歲,長著一只酒糟大鼻子,常年眯縫著眼睛,眼睛不時流露出陰冷之色,他是大涼國皇帝李軌的族弟,被封為敦煌王,同時出任敦煌太守,把握著敦煌郡的軍政大權。

大涼國滅亡後,李神通曾三次派人來勸他投降唐朝,李兆錦也不是不能投降,只是他的條件很苛刻,他要唐廷繼續封為他敦煌王,軍隊依然由他統帥,他的子孫將繼承他的王爵和軍隊,實際上他要的是獨立,他要建立敦煌國,可以臣服唐朝,但他是終身國王。

唐朝不可能答應他這個條件,雙方處在僵持階段,李兆錦也知道唐朝因為西秦國而顧不上他,一旦西秦國滅亡,下一個就輪到他,所以這段時間,李兆錦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建成立王國,卻沒有想到這個時候,隋朝的勢力也插進了敦煌。

李兆錦心中很緊張,好在隋軍只有三千騎兵,他有五倍於敵的軍隊,足以將之殲滅,李兆錦親率一萬大軍出征隋軍,企圖將隋軍一舉殲滅。

李兆錦眺望著遠處,他感覺隋軍已經快到了,此時副將李珠就站在他身後,面無表情。

這時,有人指著遠處大喊:“王爺快來,隋軍來了!”

只見遠處出現一群黑點,隨著黑點越來越多,越來越近,所有士兵都看清楚,這是一支騎兵正向這邊疾速奔來,在數百步外停住了陣腳。

“軍隊列陣!”

李兆錦厲聲大喊一聲,他手下的一萬軍隊列開了陣型,他率四千人為中軍,李珠率本部三千人為左翼,另一名大將張志台率三千人為右翼。

李珠卻沒有離開,他上前低聲對李兆錦道:“王爺,好像對方要和你說話。”

李兆錦一怔,果然,對方一名大將緩緩上前,大聲喊道:“李兆錦將軍何在?請上來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