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風起雲湧河東道 第四十七章 金榜題名(第2/2頁)

“拿過來給我看!”

閱卷博士連忙將一份試卷遞給了李綱,李綱迅速瞥了一眼名字,王績,太原人,他又看了一眼他寫的詩: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詩寫得很不錯,貼經也是全對,策論被評為上上,如果按照這樣的評分,這個王績應該進入前十了,但他的糊名條為什麽會脫離,偏偏他又是太原王氏族人。

如果嚴格按照規定,糊名條無故脫落,而且又是相關聯的考生,那麽這份試卷就要作廢,李綱沉吟良久,他用一根紙條將名字和籍貫重新覆蓋,提起筆親自評審這份試卷。

……

三天評卷時間很快便過去了,這天上午,李綱帶著一個已密封好的皮包來到了紫微閣,走進議事堂,楊元慶和五名相國都已在等候他多時了。

“抱歉!稍微晚了一點。”李綱走進房間,對眾人歉然道。

“李先生這幾天辛苦了。”

楊元慶笑了笑道:“我們已期待多時,不知狀首會花落誰家?”

按照隋帝楊廣的規定,士子參加省試須到禮部投狀,所以第一名被稱為狀首或者狀元,楊元慶雖然得到了三十個名額,但眾人都一致要求,這三十人不能進入一甲,只能進二甲。

一甲是前二十名,稱為進士,而二甲是後一百七十名,稱為從進士。

李綱打開皮包,皮包內是一本厚厚的名冊,下面則是一疊試卷,是前十名的試卷,前十名的正式排序需要紫微閣相國們來決定。

裴矩一眼看見排在第二名之人正是裴家子弟裴青松,他心中突地跳了一下,第三名是王績,這個人他知道,是王緒的族弟,在河東頗有名氣,而第一名是一個他從未聽過的人物,褚遂良,姓褚,這應該是陽翟人,他倒知有一個褚亮,和虞世南齊名的南朝大文士。

李綱對眾人解釋道:“這個褚遂良策論、作詩和貼經都是上佳,尤其他的書法寫得極好,頗有大家風範,我自愧不如,所有評卷博士都一致推舉他為頭名。”

眾人接過他的試卷細看,字寫得果然好,明凈媚好,然而卻又沉著飛動,雖然還稍稍欠一點火候,那可能是和他年紀有關,假以時日,必然是一代書法大家。

楊元慶仔細看了一遍錄取名冊,他安排的三十個人都在其中,沈柏之子沈湛列三十四名,他便對眾人笑問道:“怎麽樣,就按照這個名單發榜嗎?”

王緒咬了一下嘴唇,他對裴青松在族弟王績之上有點不滿意,但礙著裴矩的面子他又不好說什麽,王績的策論中錯了一個字,而裴青松是全對,但他貼經中有一句塗改,這也是不太完美。

裴矩明白他的心意,便對眾人笑道:“要不然把裴青松調到第三名吧!畢竟王績是名滿晉中的大文士,他在前面更讓人服氣。”

王緒沒有吭聲,他其實是默認了裴矩的建議,楊元慶想了想,又問李綱,“先生以為如何?”

李綱笑道:“兩人差不多,我沒有意見。”

楊元慶點點頭,“那稍微調整一下,王績為第二名,裴青松列第三。”

……

中午時分,兩萬余名士子從四面八方趕到了北城旁的校場內,將校場圍堵得水泄不通,只看見密密麻麻的人頭。

雖然會有專門官員去各個客棧給士子們報喜,但那比發榜要晚至少一個時辰,所以士子們都急不可耐地湧到了校場內看榜。

金榜已經貼出來了,貼在三十塊大木牌上,下面有士兵保護,除了考中的二百名士子外,還兩千名被國子學錄取的名單。

這就給很多人一個安慰,雖然考不上進士,但至少能進國子學讀書,將來也會有入仕途機會。

有官員在高聲大喊:“各位士子請回去,會有官員上門報喜,榜單會保留十天,明後天再來看榜也可以!”

他喊得聲嘶力竭,但沒有人聽他的勸告,榜單下擠滿了無數人頭在查看名單,不時傳來驚喜的大喊。

或許是第一次科舉的緣故,發榜官員也有沒有考慮周全之處,士子們不會看一遍就走,他們一遍找不到自己的名字,還會找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這樣一來,後面人就看不到榜單了,急得大喊大叫。

褚遂良來晚了一步,前面已經擠了密密麻麻上千人,半天不見一人離開,他心中大急,這要看榜看到什麽時候去?

就這時,他忽然聽見有人喊他的名字,余杭褚遂良,他急忙舉手大喊:“我在這裏!”

校場上一下子安靜下來,前面數千雙眼睛一齊向他望來,看得他心中發虛,不知發生了什麽事?

“出了什麽事?”他幹笑一聲問周圍人道。

一名士子盯著他,緩緩地、一字一句道:“余杭褚遂良,就是這次科舉的頭名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