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宛轉揚州花園裏 第四十三章 關鍵人物(第2/3頁)

楊恭仁低沉沉思良久,他就怕李淵的軍隊入境後就不走了,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一點他心裏很明白,與其他們軍隊進來,不如自己送個人情。

他終於點了點頭,“看在從前的老交情上,我這次就幫你們一次,我會組織船只,接世民過河,若聖上震怒,由我一力承擔。”

李建成大喜,站起身深深施一禮,“情況緊急,請恭仁兄盡快處理。”

“明天一早,我就去組織船只,不知世民準備在哪裏渡河?”

“在河北縣和陜縣之間渡河。”

……

這一次大軍南撤,李世民完全聽從了屈突通的方案,他們一面穩步南撤,一面不斷派出騎兵前往風陵津征集船只,擺出了一副準備從風陵津渡河的架勢,他們大軍也確實是向風陵津方向撤退。

由於李世民大軍南撤並不倉促,大軍整齊有序,楊元慶也沒有急於追殺,而是率軍跟隨他們一路南下,始終跟在李世民大軍四十裏之外,楊元慶的戰術也非常清楚,他不會和李世民軍隊對陣拼殺,而是要等待李世民大軍渡河時出現的戰機,任何一支軍隊渡河時都會出現防禦薄弱的一刻,那便是他大舉進攻之時。

在河東郡南部是中條山,中條山南面二百余裏狹長的地帶中分布著兩個縣,一個叫芮城縣,一個河北縣,風陵津渡口就在芮城縣的西南面,而河北縣則在芮城縣東面。

這天晚上,李世民大軍抵達了芮城縣,而楊元慶大軍也抵達了芮城縣以北四十裏外,並臨時駐紮下來,沒有紮帳篷,大軍席地休息,而在隊伍中間,紮下了一頂行軍帳,帳篷內,楊元慶和十幾名大將正在地圖前商議軍情。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我覺得李世民並不一定是走風陵津。”楊元慶看了一眼眾人道。

秦瓊注視著地圖,眉頭緊鎖,他不太贊成楊元慶這種奇怪的感覺,便接口道:“可是我們得到斥候的情報,李世民前鋒已經在風陵津征集了上百條渡船,如果他不從這裏走,他又哪裏走?渡船又怎麽解決?他們的軍糧應該不多了。”

楊元慶又看了一眼李靖,“李司馬,你認為呢?”

李靖沉吟一下道:“我只是覺得對方這次南撤非常有章法,不急不緩,條理清楚,毫無漏洞,可以說是無懈可擊,這和李世民北上時完全不同,李世民北上時像一根長矛,銳利而進取,而這一次撤退卻像老僧坐定,滴水不漏,我認為這只有是經驗非常老道之人才做得出來,不妨大膽推測,這一次南撤是屈突通在主持。”

楊元慶點點頭,“我也這種感覺,我兩次派騎兵夜間去騷擾襲營,都無功而返,或許真是屈突通在主持南撤。”

李靖又道:“如果真是屈突通,那麽他的習慣就在最後關頭出奇兵,會出人意料,他很可能不在風陵津渡河。”

李靖用木杆指向了河北縣,“你們發現這個縣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眾人的目光一起向河北縣望去,楊元慶瞥了眾人一眼,淡淡道:“這是一個關隘!”

眾人都看到了,那裏四周山勢連綿,在山梁中間有一道寬約數裏的峽谷,河北縣就修建在這座峽谷中,而穿過縣城便是河灘渡口。

李靖用木杆重重敲了一下河北縣,“守住河北縣,我們就無法靠近渡口,我敢斷定,屈突通一定會從河北縣渡河,至於渡船,應該是對岸已經準備好了。”

楊元慶默默注視了片刻,他知道自己是被屈突通部署在風陵渡的假象迷惑了。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在門口大聲稟報:“前方探子緊急報告,敵軍離開了芮城縣,向東面行軍而去。”

眾人皆大吃一驚,果然不是去風陵津,紛紛向帳外奔去,楊元慶卻厲聲喝道:“不準亂,全部站住!”

眾人都站住了,楊元慶問道:“是怎麽行軍?”

“稟報總管,探子說敵軍走得很慢,是列陣而行。”

楊元慶怔怔地望著河北縣的關隘,半晌嘆了口氣,“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老天爺安排了這個關隘,就注定了讓李世民大軍脫逃。”

蘇定方在一旁道:“總管,卑職願率騎兵繞過敵軍搶先占領河北縣。”

楊元慶搖了搖頭,“我們是現在才想到河北縣,可屈突通在臨汾郡便想到了,他應該早已部署妥當,不用再去了。”

蘇定方還想請命,卻被李靖拉了他一把,他已看出楊元慶是有意放李世民大軍離開河東郡,原因他也明白,很簡單,如果真把李世民的退路堵死了,那麽最後離開河東道的很可能不是李世民,而是他楊元慶。

實力決定一切。

楊元慶之所以從臨汾郡跟到現在,他不過是在給將士們做一個姿態罷了,李靖心理明白,但他卻不能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