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雙雄崛起北與南 第三十七章 淩晨偷襲(第2/2頁)

楊元慶微微嘆了口氣,中原人所信奉的防禦國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匈奴走了,來的鮮卑和柔然人,鮮卑人南下又來了突厥人,突厥去了,將來還有回紇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滿人,草原的霸主總是層出不窮,防禦國策永遠只會處於被動之中。

這時,一塊巨石擊中了東段城墻的一個凹陷處,沉重的撞擊使城墻再也堅持不住,轟然崩塌,露出了一段寬十余丈,高一丈的坍塌面,守衛在此處的數十名隋軍和三架床弩慘叫著摔下城,從城內傾瀉出的大量泥土瞬間將他們掩埋。

與此同時,城頭上的隋軍大喊起來,大霧中出現了十座黑黝黝的龐然大物,突厥軍的攻城槌出現了,這些高達兩丈、長四丈的巨獸正緩緩向城墻開來。

攻城槌是用陰山內的千年巨木制成,槌頭裝上鑄鐵,用鐵鏈安掛在巨大的支架上,上面裝有頂棚以防禦弓箭,下面有六個巨大的木輪,一般由百余頭牛拉拽,在進入弓箭射程後,便改由千余人推動。

這種攻城槌一般是用於撞擊城門,但大利城有高高的吊橋,城門後也用巨石封死,攻城沒有意義,突厥軍便改用撞擊城墻,使城墻坍塌,便於後面的突厥大軍沖上城頭。

密集的巨石撞擊使城磚已變得松垮,如果再用攻城槌撞擊,城墻必然坍塌。

楊元慶目光嚴峻的注視著這十座巨大的攻城槌,他早安排下防禦之策,就等待著那一刻的機會出現。

護城內已經幹涸,突厥人在上面鋪上了厚實的寬木板,使身軀龐大的攻城槌能夠順利通過護城河,城頭上箭如雨下,千余突厥士兵用巨盾掩護,推動攻城槌繼續前進,終於頂住了城墻,但護城河到城墻的寬度只有一丈五尺,這便使得攻城槌龐大的身軀橫跨在護城河上。

楊思恩目光緊緊地盯著這十輛龐然大物,當它們都先後跨上護城河之時,他下達了命令,“點火!”

數百支火把扔進了幹涸的護城河內,頃刻間,護城河大火熊熊燃燒起來,火勢洶湧,火焰升騰,鋪架在護城河上木板先後被燒斷,四五輛攻城槌陷入護城河中,頭朝上,豎陷在溝渠中,槌體脫落,滾落一旁,一座座攻城槌迅速被大火吞沒了。

一萬余突厥士兵死傷無數,在大火中嚎叫掙紮,最終被火魔吞噬,剩下數千人調頭便跑,卻忘記了防禦,被隋軍箭矢射倒了大片。

在騰空的火焰中,霧氣漸漸消散,突厥人的兩百架投石機也趕在大霧消散前退出了戰場。

陽光驅散了霧氣,火勢慢慢消褪,突厥士兵燒焦的屍體和十座攻城槌的殘骸陷在護城河中,裊裊冒著青煙,散發出刺鼻的臭味。

空曠原野再次出現在隋軍面前,突厥軍已退回大營,始畢可汗咄吉騎馬立在大營前,遠遠地凝視大利城,盡管八天內他已損失了四萬余人,攻城槌進攻也遭遇失利,但清晨出現的濃霧使他找到了進攻大利城的時機,他心中又開始在醞釀著下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就在這時,一名騎兵疾速奔來,翻身下馬上前稟報道:“啟稟可汗!三王子已經攻下了永豐城。”

咄吉大喜,攻破永豐城,意味著他的豐州之戰打開了缺口,他當即令道:“命咄苾大軍繼續南下,務必攻克河口城!”

咄吉心中又燃起了信心,只要攻下河口城,就打開了南下的通道,他便可以率軍去攻打靈武郡,楊元慶守大利城就沒有任何意義,他必然會棄城南下。

豐州的地形並不像草原那樣一望無際的平坦,尤其是南部,幾乎都是低緩的丘陵和大片森林,當然對於突厥騎兵來說沒有半點問題,但對於大量的帳篷、羊皮筏、攻城器等輜重車輛卻無法翻越,只能走豐州境內平坦的馳道。

大利城是南北馳道的起點,而永豐城便是扼守在北馳道上的一座重鎮,九原城是扼守在南馳道上的大城,最後南北馳道的匯接點便是河口城,奪下河口城便可以直接渡南黃河,再向南便是一馬平川,直接殺向靈武郡。

相對於九原城的堅固高大,永豐城就好攻得多,所以突厥軍選擇了走北馳道,進攻永豐城,現在永豐城被攻下,就只剩下一座河口城。

咄吉望著堅固的大利城,他心中開始猶豫起來,楊元慶知不知道永豐城已經失守?

這時,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只從南方飛來蒼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