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長安新相

時間漸漸到了十月下旬,長安已經有了幾分初冬的寒意,長安民眾也慢慢從奪取江東的狂歡中平靜下來,繼續著每天平淡忙碌的日子,另一種期待在他們心中滋生,建安二十三年的新年再有一個多月就要來臨了。

劉璟也渡過了他這幾年來最為平靜祥和的一個秋天,掃平江東,終於搬去了他心中的一塊大石,在他統一天下的征程中,又向前邁出一大步。

這一個多月,他一直在忙碌安置江東的文武高官,讓他們得以融入到漢國中來,能接手政務或者能開始訓練士,還要安置他們的生活,有自己府邸,再把他們的家眷接到長安。

這天上午,在未央宮漢王官房內,劉璟和平時一樣正埋頭批閱奏章牒文,這時,秘書從事盧琮在門口稟報道:“啟稟殿下,張尚書求見!”

盧琮是今年科舉考試榜首,盡管他一心想去靈州或者河西歷練,但最後卻進了秘書監,也就是為漢王處理各種重要的軍機文書。

這也是慣例,上一次科舉第一名崔實也同樣在秘書監任職,一到兩年後轉為地方官,或是擔任縣令,或是直接出任郡丞,這也是他們的特殊優勢。

盧琮已得到秘書監令伊籍的承諾,一年後推薦他去河西任職,這讓盧琮極為期盼,現在他任職已有兩個月,已漸漸適應了緊張忙碌的仕途生涯。

劉璟擡頭看了他一眼,笑道:“請張尚書進來!”

盧琮快步出去,不多時,外面傳來了一陣腳步聲,張尚書也就是張昭,劉璟為了平衡權力,將相國由五相擴為七相,這樣張昭便作為江東代表入相,他出任工部尚書,取代原來費觀的職務。

進入權力中樞的江東高官還有步騭,封為黃門侍郎,是門下侍中法正的副職,主管門下省日常事務,也能參與政事堂的中書門下議事。

張昭走進官房,跪下施拜禮道:“參見漢王殿下!”

“張尚書免禮,請坐!”

張昭坐直了身體,劉璟又笑問道:“聽說張尚書前兩天去了鹹陽?”

張昭雖然在從前對荊州並不友好,屢屢為難劉璟,不過那是過去之事,劉璟也並沒有放在心上,相反,他卻極為欣賞張昭的能力,無論事情多麽繁雜,他都能化繁為簡,找到問題實質。

當然張昭也有不足,他在軍事方面確實比較薄弱,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在江東最後備戰時積極倡導疏通運河,放棄對秣陵縣城的重修改造,反對呂蒙關於放棄建業遷入秣陵城的建議,這些都是張昭在軍事方面的敗筆,最後導致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導致了建業和秣陵的防禦兩難。

劉璟也知道他在軍事方面的不足,所以揚長避短,不讓張昭參與軍事,而是用他處理內政,張昭出任相國一個月,已漸漸適應了他的新仕途。

張昭取出一幅地圖,呈給了劉璟,笑道:“殿下上次在中書門下議事時,提出建長安副城的建議,眾相國商議,便決定由工部來牽頭此事,這兩天我就在忙碌選址之事。”

建長安副城最早是由陶勝提出,為的是解決長安土地過於昂貴問題,陶勝是商人出身,考慮問題比較實際,僅僅是從土地利益上考慮,至於社會效應和軍事防禦這些方面,他就沒有想到了。

不過設立副城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征服江東後,很多江東士族以及文武高官都需要在長安購地置業,使長安的土地更加緊張,建立副城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劉璟接過地圖,又起身來到關中沙盤前,對照張昭的地圖,在沙盤上找到了三座相應的副城位置,插上了紅旗,這三座副城實際上是三座縣城,一處是秦舊都鹹陽縣,在長安以西十五裏處,一處是長安東南的杜陵縣,一處是正東的霸陵縣。

這三座縣城都距離長安不遠,在二十裏範圍內,這也是相國們的一致意見,利用現成的縣城來作為長安副城,一方面可以節約開支,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聚攏人氣。

張昭在一旁介紹道:“這三座縣城非常適合作為副城,從前和長安聯系較少,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如果都修建寬闊的直道,又有畜力代步,最快一刻鐘便可抵達長安,假如直道兩邊商業發展起來,那麽副城和長安城之間的聯系就更緊密了。”

劉璟又看了看沙盤上的三座縣城,笑道:“這三座縣城我都去過,感覺很小,也很破舊,如果真做副城,城池至少要擴寬一倍,我建議向長安方向擴寬,這樣和長安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如果縮減到十裏之內,那他們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副城了。”

“殿下說得對,如果縮減為十裏,那麽直道沿途的土地也會變得很有價值,不僅是商鋪,還會有很多府宅出現,長安城也就真正的繁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