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攻打瓦亭

蕭關位於今天寧夏固原縣,六盤山山脈橫亙於關中西北,為其西北屏障,自隴上進入關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涇河等河流穿切形成了河谷低地,幾條巨大的峽谷穿越六盤山,也就成為西去絲綢之路的主要商道,同時也是北方遊牧民族殺入關中的便捷要道。

從秦朝開始,中原王朝便沿著六盤山修築了長城進行防禦,著名的蕭關也由此形成。

蕭關並不是一座關隘,而是指從木峽關到六盤關這一段約二十余裏長的長城防禦體系,實際是三點一線。

南面一點是六盤關,由裹巾山、仙帝山、隴東塬三座隘口組成,修築了關堡要塞,高處則修建烽燧。

而中間一點則是瓦亭峽,這裏也是一條巨大的峽谷,橫貫六盤山,秦朝便依靠山勢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堅固的關隘,叫做瓦亭關。

北面一點就是木峽關,關外是高平縣,這裏也是烏桓軍隊集中之地,這三座關隘便合稱為蕭關,又叫做三關口。

相對於南面崎嶇陡峭的街亭,蕭關谷道更加平坦,對於商隊、騎兵等畜力軍隊更加方便,因此蕭關道自古便成為與隴關道齊名的兩條出關中要道。

數十年來雜胡不斷南侵,蕭關道也漸漸落入胡人之手,先後被匈奴、烏桓等遊牧民族控制,目前蕭關道被安定烏桓人控制。

蕭關道就仿佛是一件衣服的扣子,將隴西和關內兩片衣襟緊密聯系在一起,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收復蕭關便成為漢軍發動關朔戰役的第一步。

但幾十年來漢胡勢力範圍已逐漸穩定,蕭關以北屬於雜胡勢力,蕭關以南是中原王朝勢力,這種勢力範圍劃分已成為一種雙方默契,被雙方所認可,而要打破這種默契,必須要耐心等待契機出現。

而恰好此時,安定烏桓人越境襲擾關中住民,殺人掠財,兇狠殘暴,這就給了漢軍一個極好的出兵借口。

瓦亭峽谷外是連綿起伏的丘陵斜坡,山勢向東逐漸高聳,在峽谷口的地勢險要處修建了堅固的長城關隘,易守難攻,另外又倚山勢修築了一座軍城,軍城長兩裏,寬一裏,城高二丈七八尺至三丈六七尺不等,城墻厚一丈三尺,底部則厚兩丈六尺,上豎敵樓,雉堞密集,墩台大小八座,水槽七道,屹立為雄鎮,這便是著名的瓦亭城。

瓦亭城在春秋戰國時期便修築,最初是為了防禦烏戎,所以又叫烏氏縣,後來烏氏縣東遷,瓦亭城便成為了一座純粹的軍城,目前被烏桓人控制,城內有駐兵五百,再加上長城上的一千士兵,形成了一道頗為嚴密的防禦體系。

自從烏桓酋長邊庶感覺到漢軍要北上以來,烏桓軍隊便在赤寧的率領下,在蕭關一線駐紮了七千重兵,防禦漢軍北上。

這天夜晚,夜黑風急,烏雲蔽月,伸手不見五指,一支軍隊在山道峽谷中急速行軍,向數裏外的瓦亭關而去。

這支漢軍約八千五百人,全部是劉璟的直屬軍隊,其中王平率領三千蠻兵,劉正率五百鷹擊軍,以及馬岱率領五千騎兵,他們的任務是奪取瓦亭關以及關外的瓦亭城,並繞道北上截擊烏桓軍。

劉正和副將任平率五百鷹擊軍先行,自從奪取關中後,鷹擊軍便一直處於休整狀態,盡管劉正不甘平靜,將五百鷹擊軍拉到西海高原訓練了近一年,但一年沒有軍事行動,還是幾乎將劉正憋出病來,今晚鷹擊軍終於接到了一年來的第一個任務,劉正欣喜若狂,他親率五百精銳,趕赴瓦亭關。

鷹擊軍的任務是奪取瓦亭關和瓦亭城,後續的作戰便交給蠻兵和騎兵,越過一條山脊,前方出現無數的亮點,在低矮的夜空中排成長長一條線,那就是長城了,亮點是烏桓人點燃的火把,其中火光聚集處便是瓦亭關城樓。

瓦亭關實際上是長城的一部分,城墻高兩丈,關外是緩緩下降的巨大斜坡,和斜坡下有數十丈的落差,地勢十分險要,而從關內過去基本上和城墻平齊,只需攀上兩丈高的長城便可奪取關隘。

但很快,鷹擊軍便發現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一名斥候飛奔而至,在劉正面前稟報道:“啟稟將軍,關隘情況已經摸清。”

劉正當即令道:“支帳!”

幾名士兵很快在山脊背後搭起了一座雙層行軍帳,四角遮蔽嚴實,內帳點亮蠟燭,光線不外泄,內帳鋪了一張軍毯,毯上放了一座關隘模樣的木制模型,兩邊各有一段城墻,幾乎和瓦亭一模一樣。

劉正和任平在地毯兩邊盤腿而坐,聽取斥候的匯報,斥候指著模型道:“雖然關城處城墻不高,但關城上聚集了大量的敵軍,如果攀爬上城,必然會和敵軍爆發激戰,敵軍明顯占有優勢,我們將損失慘重。”

劉正沉思片刻,又問道:“如果從兩邊城墻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