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粉墨登場 第七十四章 太子力薦(第2/2頁)

現在他已經確認這個錦衣衛百戶就是長子派去追信,而此人最後是出現在燕地,也就是說燕王也可能參與了這封信的爭奪,這是他不願看到的事情,當然,只是可能,錦衣衛並沒有查出有燕王參與的跡象。

這件事朱元璋悄悄放進了心中,他暫時放下此事,又接著問太子道:“那你覺得此人如何?”

雖然俗語是‘知子莫若父’,但有時候也可以反過來說,‘知父莫若子’,朱標明白了,父皇既然這樣問自己,那就是表示父皇同意李維正跟隨自己,他心中欣喜,連忙趁機道:“此人雖然年輕,但思路慎密,且膽大心細,最重要是他對兒臣忠心耿耿,兒臣信得過他,兒臣懇請父皇任命他為兒臣的新侍衛長。”

朱元璋卻淡淡一笑,不再提此事,他換了一個話題又道:“有一件事情朕已經想了很久,一直想找個機會給你說說,那就是我大明王朝是否該考慮遷都,朕即位之時,蒙元尚占據北平未退,黃河以北的大半領土都在他們控制之下,所以定都金陵,又有富庶的蘇杭做後應,這個決策在當時看是明智且正確的,可時易事移,我大明的疆土已擴至北方長城、遼東,西至雲南甘肅,再以偏居一隅的金陵為都就顯得有些不妥了,而且前年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元氣大傷,已不再像從前那般威脅中原。”

說到這裏,朱元章頓了一下,小心地看一眼兒子的氣色,見沒有什麽異常,他又繼續道:“大明國都位於金陵,治理天下總有一種鞭長莫及的感覺,朕其實從洪武三年便開始考慮遷都,因為當時要修中都,唯恐國力不足,而且北元勢大,所以遲遲不動,這幾年我大明國家日益強盛,國庫也有了盈余,朕又開始考慮遷都之事,朕比較中意漢唐故都長安,皇兒以為如何?”

朱標見父皇換了話題,他也不好再求李維正之事,思緒也轉到遷都上來,遷都之事父皇並不是今天才提,以前也多次提及,不少大臣也提出金陵自古就不是長治久安之都,不宜做大明國都,但當時財政拮據,朝廷沒有能力遷都,後來隨著父皇把自己的陵寢選在神烈山,此事也漸漸不再提了,不料今天父皇又突然提及此事,而且已經明確指出新都為長安,這讓朱標一時難以回答。

朱元璋似乎也知道讓兒子立刻回答不現實,但他需要兒子的態度,他站起身負手走了兩步,又回頭微微一笑道:“朕考慮遷都已有二十年,這兩年才終於下了決心,但這又是一件舉國大事,要先考察民情、要探風水、要修建宮殿,要做大量的遷都準備,還要考慮財政的承受,所以就算從今天開始進行,沒有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也不可能完成,朕年事已經高,恐怕在朕的手上是看不到這一天了,遷都之事就由你來完成。”

在父皇目光炯炯的注視下,朱標知道自己須要做出一個明確的表態,他毫不猶豫地說道:“兒臣願秉承父志!”

“好!”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本來朕打算讓你今年去長安考察,但你身體不好,今年就作罷了,你好好調養,明年再去長安考察,現在時辰已經晚,你休息吧,朕還要批閱奏折,就回宮了。”

“兒臣恭送父皇回宮。”

朱標將父皇送出東宮,他站在台階上躬身道:“懇請父皇保重龍體,早一點休息。”

朱元璋點點頭,便命龍輦起步,在數百侍衛太監的簇擁下,龍輦很快便離開了東宮,龍輦中,半明半暗的光線不停在朱元璋陰冷的臉龐上變換,他還在想那封信之事,他可以不追究太子寫信給藍玉,也想不追究太子最後毀了這封信,但是他卻不能容忍丟信後所引發的爭奪,一是幾個兒子竟聞風奪信,他也要施以懲戒;二是藍玉兒子大意丟信,也必須要嚴懲。

朱元璋慢慢將玉帶向肚子下按了按,冷冷地自言自語道:“藍玉,怎麽又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