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租界之戰:裕祿的一場政治表演(第7/7頁)

那為什麽只能是裕祿前來合兵?反正西摩爾軍已經鉆進武庫,聶士成就不能放棄進攻西摩爾,主動向領導靠攏在租界合兵?這是由地理位置決定的:租界處於西沽和大沽口之間,在租界合兵則會腹背受敵,所以只能麻煩裕祿大人多走兩步路,當機立斷放棄租界,在西沽合兵。

根據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實際形勢,當棄則棄,才能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孤立無援之敵。

不過,我們知道,裕祿大人是沒有這種軍事素養的,天津之戰打響以來,他的“見敵就打,見地就守”的“保天津”思想,使他沒有理睬聶士成的求援信。而軍糧城防線最終被突破了,大沽口聯軍成功地開向租界,他們與租界聯軍成功地合兵!

形勢急轉直下,困守在西沽武庫裏的西摩爾派出了隨軍的清國仆人前往租界送密信。聶軍崗哨對洋人很警戒,但對清國人放松了警惕,這個人把密信吞進肚子裏後,終於蒙混過關,成功地把西摩爾軍就在西沽的消息告訴了租界聯軍,他也在租界領到了西摩爾未付的那另一半報酬。

自從電報線中斷以後,租界裏的聯軍才第一次知道西摩爾原來還活著,就在西沽天天吃馬肉啊,趕緊去救他吧!

租界方面立即大軍出動,圍困武庫的聶士成軍腹背受敵,漸漸難以抵擋,到了夜晚,西摩爾軍命人引爆武庫,然後在租界聯軍的接應下,趁亂突圍!

6月28日,西摩爾終於率領他的殘兵敗將回到了租界。我們應該還記得他出發的日子:6月10日。當時有五輛專列,志得意滿,沒想到半天的路程被他整整走了18天,回到當初的起點。按照西摩爾後來給英國海軍部的報告,他的隊伍中總共有62人戰死,但有238人重傷,其他士兵已經毫無戰鬥力,從此不能再看到馬,一看到馬就狂吐不已。西摩爾終於以僥幸逃過一劫的方式,完成了這次完全失敗的軍事行動。

而對於天津地區所有的八國聯軍來說,他們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聶士成原本謀劃的合兵計劃竟然在洋人這邊得到了實現:大沽口聯軍、租界聯軍、西摩爾聯軍,這三支軍隊在租界完成合兵!他們將是接下來戰鬥的基礎部隊,在今後的講述中,我們稱他們為——八國聯軍。

而裕祿同志灰頭土臉地重新收攏起隊伍,和回援租界的聶士成再次並肩戰鬥。裕祿駐守與租界隔河相望的武備學堂原址,而聶士成軍則在租界以東的天津東機器局布置防線,試圖再一次合圍租界。

無煙大炮又一次發揮了強大的威力,雖然租界裏八國聯軍的兵力增加了,但如果找不到炮位,他們就只有挨轟的份。八國聯軍拿出了一招——懸賞。

和北京城裏的教民逃進使館區和北堂避難一樣,天津的教民也在戰前紛紛逃進租界避禍,另外還有一部分苦力來到這裏攬生意。在租界被炮轟的時候,他們幫著聯軍挖地下室、背屍體、挖墳墓、搬炮彈、清掃衛生,要求報酬日結,而教民中有人甚至還剪掉了辮子。現在重賞之下,一對教民父子出發了,他們冒死偵察到了炮位,潛回租界報告給了聯軍。

幾十名教民和苦力冒著炮火,把八國聯軍的重炮拖到有利的炮位,進行還擊,然後步兵發起沖鋒!裕祿駐守的武備學堂防線首先被撕裂,而聶士成駐守的東機器局也失守,裕祿撤到天津城內布防,而聶士成率軍頑強地退守位於海光寺的西機器局陣地,這裏是保衛天津城的前沿陣地,步步抵抗!(如下圖)

好消息終於傳來了——馬玉崑率領的武衛軍左軍5000名士兵抵達!

6月13日,慈禧曾經命馬玉崑立即帶隊從山海關進京,現在,馬玉崑終於來到了天津,來到了聶士成身邊,這給聶士成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八國聯軍一見這情況,又趕緊退回到租界,不再進攻。

雙方都在進行同一件事: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