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全軍覆沒:北洋艦隊最後一絲希望被黨爭掐滅(第6/8頁)

2月10日淩晨,在漫天的大雪中,伊東佑亨又派出了四艘魚雷艇進港偷襲,但這次丁汝昌做好了防備,偷襲被打退了。然而北洋艦隊已經到了生死關頭。

北洋艦隊的炮彈即將打光了,已經無法再組織起一次有效的抵抗。

藥物也已經用完了,傷員排著長隊等著做截肢手術,更加恐怖的是連麻醉劑也沒有,為了不使傷員傷口化膿,軍醫們只好在不使用麻醉劑的情況下為傷員截肢。傷兵哀號連天,受不了劇痛的傷兵用刀自殺,情景令人觀之落淚!

而沒有負傷的士兵因為沒日沒夜戰鬥,疲困至極,加上精神高度緊張,終於有人精神崩潰了,有人跳海而亡。終於,受不了的士兵們沖到丁汝昌面前,厲聲責問丁汝昌:你不是說有援軍嗎,現在,援軍在哪裏?

激憤之中,有的士兵抽出戰刀,想逼迫丁汝昌投降!

“你們要殺我現在就殺好了。”丁汝昌平靜地說。

明天,2月11日,就是他承諾的最後期限,但援軍仍然沒有音訊,也沒有要到來的跡象。

丁汝昌不知道的是,他和北洋艦隊所有的將士苦苦期盼的援軍,永遠不會到來了,一切都將停留在傳說之中。

2月5日,貴州援軍已經到達黃縣,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11日之前他們是可以到達威海的,但是,貴州援軍在這裏見到了一個人。

他就是李秉衡。

李秉衡告訴貴州軍:你們的援軍太少,無法突破日軍三萬大軍的防線,必須在此再招募20個營的新兵,等訓練純熟,一切準備妥當後,“再會同從遼東和天津來的大軍,一同謀劃如何馳援威海”。

應該說李秉衡的話有部分道理,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兵力較少的貴州援軍是很難去突破三萬日軍防線,但是,打不過就能不打嗎?戰場上的軍情十萬火急,救援如救火,對於苦苦堅持的北洋艦隊來說,哪怕只要是見到日軍有松動的跡象,哪怕只要聽到有本國軍隊呐喊的聲音,都無異於雪中送炭,讓身處困境的北洋士兵們燃起生的信心和希望。

對於這個道理,李秉衡不會不懂,然而,李秉衡的信條是 “不給李鴻章制造麻煩,也不要幫李鴻章的忙”,北洋艦隊最後一絲求生的希望,終於在朝廷黨爭中給掐滅了。

最後關頭,丁汝昌終於等來一個指示,這是一封電報,來自李鴻章,這封電報幾天前就發出了,現在輾轉到丁汝昌手上。多少年來,丁汝昌一直習慣聽從李鴻章的指示,但是對於這封電報的指示,丁汝昌萬念俱灰。

煙台道台劉含芳接到了丁汝昌派出的求救信後,立即電告李鴻章,李鴻章已經明白:北洋艦隊在劫難逃,而援軍也不可能到達。他只好讓劉含芳想辦法給丁汝昌送回電:到萬不得已時,丁汝昌率艦隊趁黑夜突圍,逃往上海吳淞口與南洋水師匯合。

晚了,要沖早沖出去了,何必等到現在?如今戰艦已毀,炮彈已盡,軍心已散,聯合艦隊在外海嚴密封鎖,憑著剩下的這些破損戰艦去沖,誰都明白:這就是自殺性襲擊。

李鴻章並非不知道這是自殺,但是他仍然要命令丁汝昌去沖。對於李鴻章來說,他最擔心的並不是北洋艦隊全軍覆滅,而是另外一種結局:投降。

戰爭開始時,李鴻章是只想保存北洋艦隊的實力,他一再命令丁汝昌“避戰保船”,就是為了保存實力。然而,在這最後關頭,李鴻章已經絕望地發現,要保存北洋艦隊實力是不再可能了,等待北洋艦隊的就是全軍覆滅的命運。這支艦隊是李鴻章一手建立的,是他花費了朝廷大把大把的銀子建立起來的,如果要毀滅,也要在有將領們當炮灰的情況下去毀滅!

因為這是李鴻章對朝廷的一種交代,也是朝廷對天下百姓的一種交代。李鴻章花的錢,是朝廷的錢,而朝廷的錢,就是百姓的錢,百姓們總是善良的,只要艦隊最後不是逃跑,守軍們英勇戰死,李鴻章可以盡可能地保住頂戴,百姓們還可以保持對這個朝廷的信心!

沖吧,你們盡力地沖吧,哪怕最後一艦不剩,一人不剩,哪怕這只是一種形式,一種姿態,也要冒死往前沖。明知道沖不出去,明知道是注定的炮灰,也需要你們來完成這樣的身份。你們的失敗和灰飛煙滅不會是毫無意義的,這個意義就是——它可以讓這個無力量的朝廷再繼續存在下去!

而將士們對這樣的命令憤怒了,絕望的氣氛開始在北洋艦隊中蔓延。當丁汝昌召集艦長們開會討論沖港方案的時候,終於再沒有人發言,大家無言轉身,默默離去。

艦隊坐以待斃,朝廷沒有援軍,卻讓我們去送死!

士兵又開始圍住丁汝昌,要求他兌現“給大家一條生路”的承諾。所有人都已經明白,所謂的“生路”,其實就是投降。誰能想到,亞洲排名第一、當年不可一世的北洋艦隊最後的結局是:不可戰,無力守,唯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