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強大的北洋艦隊何以一敗塗地?(第4/6頁)

但是,北洋艦隊的軍艦自從下水後就從來沒有更換過鍋爐。在1893年,丁汝昌好歹發現了這個問題,申請將鍋爐進行更換。但這種鍋爐還不能國產,需要去進口。最後,這樣的“小事”不了了之,這些老爺級別的鍋爐一直使用到海戰,加上那質量低下的煤,定遠無法達到設計的最大時速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種狀況對伊東佑亨來說是求之不得的。雖然他並不清楚北洋艦隊因為什麽原因而速度慢下去,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全速航行,以便占了便宜就跑,全身而退。於是日本軍艦開足馬力,在海面上一路馳騁,定遠和其他軍艦苦苦追趕近兩個小時,仍然追上無望,只好停止了追趕,收隊返回旅順。

大東溝海戰結束了。

海戰慘敗的根源

北洋艦隊的損失是巨大的,按照《東方兵事紀略》的記載,它沉沒了五艘軍艦,1100人陣亡,其中還包括為軍艦服務的兩名外國人,他們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吃一頓飽飯。而聯合艦隊雖然多艘軍艦受到重傷,但沒有一艘軍艦沉沒,陣亡人數僅為115人。

是時候來對這場戰鬥進行一個總結了。

從前面的講述中,相信大家已經從作戰過程中明白了存在於北洋艦隊的一些問題,這或多或少都是北洋艦隊戰敗的原因。但是,它們都還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正等待我們解開。

停止追擊日艦後,定遠艦上的官兵才有時間去看望一下受傷的丁汝昌,詢問他的傷勢情況。丁汝昌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我們已經有好久沒有見到這位司令大人。

多年以來,人們對於丁汝昌在這場戰鬥中的表現爭論不一,但基本大部分的爭論就集中他在戰前擺出的那個令人有點發暈的“人”字形陣形上,有說好的,也有說壞的。

通過實戰的檢驗,我們發現,這兩撥人的觀點都有道理。他們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了這個陣形。因為任何一種陣形都是有利有弊的,並非全能,也並非萬能,也可以說並不是最重要的。戰前的布陣,只是屬於戰略意圖中的一部分,只是一種建立在對敵對己實際情況詳細分析後的估計。有的估計到了,有的沒有估計到,這很正常,畢竟大家都不是神仙。

如果沒有估計到,那該怎麽辦呢?兩個字——調整。

伊東佑亨就是一路調整過來的。

在布陣上,伊東佑亨看上去很隨便,他只是把聯合艦隊分成了兩隊。但這正是充分利用日本軍艦的優勢,讓高速的軍艦單獨成隊。

戰鬥打響後,一開始的戰略意圖是想實施包抄,實現圍殲北洋艦隊的夢想,但是伊東佑亨很快發現在強大的定遠、鎮遠面前,圍殲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進一步發揮了日本軍艦航速快、炮速快的優勢,采用靈活機動的戰術,積極穿插跑動,對北洋艦隊不斷進行分割包圍,形成局部優勢各個殲滅,發揚了協同作戰的團隊力量。

如果北洋艦隊是身軀龐大的水牛群,那麽日本軍艦就是團隊捕獵的狼群,集中力量對最弱的幾頭牛緊咬不放,在北洋艦隊反應過來之前,迅速完成撤退。這就是伊東佑亨整場海戰中的戰略意圖。

事實已經告訴我們:只有根據不斷變化的戰場形勢而及時對戰略戰術作出調整(包括陣形),保持戰令暢通,形成對整支艦隊統一的指揮,才是最佳的選擇。

而這就是丁汝昌最大的失誤。

在意外受傷之後,他老人家就變成隱形人了,自己不出面,也沒有替補出面,全軍無令,艦隊不整,這就像一支球隊沒有了主教練,後衛難免打成前鋒,最後成了一盤散沙。

這就是北洋艦隊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它並不是某些裝備上的缺陷,不是炮彈不多,也不是士兵們士氣不高或者戰鬥力低——根據戰後統計,北洋士兵發射炮彈的命中率,甚至還要高於日軍。失敗的根源是另外一個問題:包括丁汝昌在內的指揮官的問題!

北洋艦隊強大下的危機

北洋艦隊是朝廷投入最多的一支艦隊,也是軍費最有保障的一支軍隊。艦長們等中高級軍官拿著相當於如今幾十萬的年薪,而普通士兵們的年薪不到中級軍官的1/30。在外面看海軍是個高薪的行業,天之驕子,但只有內部人員清楚,錢都被領導拿走了,職工和領導收入——差距很大。

但高薪帶給北洋艦隊軍官們的並不是有效的管理和刻苦的訓練,他們最熱衷的一件事還是——賺錢。

按照《北洋水師章程》規定,在北洋艦隊常年停泊的基地威海劉公島,除了丁汝昌,各級軍官都不得在岸上買房子,必須常年住在艦上。但這一條是基本沒人遵守的,比如方伯謙就在威海、煙台、大沽、上海等地擁有多處房產,姓方的一人名下有多套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