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牙山灣海戰,清軍強艦不戰而逃(第3/5頁)

濟遠是沖出去了,但方伯謙也沒管還困在陣中的廣乙,命令軍艦立即開足馬力向威海方向行駛。方伯謙雖然只是濟遠艦的艦長,但他也是這次軍艦出航行動的總負責人,廣乙是跟隨濟遠行動的,現在,廣乙救下了濟遠,而濟遠卻丟下弱小的廣乙先逃了。

見到這一幕的林國祥簡直氣得冒煙。

生氣歸生氣,林國祥必須趕緊想辦法沖出去,不然被三艘軍艦圍著打的廣乙很快就會沉沒。可是,看到前方密集的火力網,林國祥絕望了,他知道:沖出無望。

林國祥只好放棄沖出的念頭,命令廣乙急速調頭,撤回到牙山灣內出發地!

三艘日本軍艦立即作出決定:先放過木船廣乙,合力追趕濟遠!因為他們也知道這才是一條真正的大魚。

吉野追在了最前面,濟遠中炮後一直沒有再開炮,說明它的發炮裝置已經被毀,沒有還手能力,吉野決定生擒濟遠。可是,當吉野逼近濟遠時,濟遠突然發出一發尾炮,正中吉野,吉野不得不放慢航速,其後的浪速超車,它超過吉野,全力追趕濟遠!

浪速艦長的想法跟吉野一樣,生擒濟遠,讓聯合艦隊再增加一艘軍艦!

東鄉平八郎

1871年,在方伯謙那一批人從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即將前往英國留學深造時,日本從國內挑選了12名最優秀的海軍學員,前往英國學習海軍技術。那時候,西方世界對“亞洲黃猴”普遍看不起,所以,當清國的留學生可以進入艦隊學習實戰的時候,日本來的留學生只能被安排到商船學校學習,連軍艦的影子都看不到。

這12個人中,其中有一個不善言辭也很沉默的人,每天抱著王陽明的《傳習錄》看。在英國,他一待就是八年,從最底層的水手做起,刻苦學習船舶建造技術和駕駛技術,回國後,他決心改變日本的海軍。

1887年,參謀本部出台《征討清國策》,要求日本在1892年之前(5年內)完成對清國作戰的所有準備。1892年,日本軍隊開始進行主要針對指揮官的最後人事改革。日軍認為,日本在兵力、武器上都無法和清國相比,但要在指揮官上更勝一籌,指揮官必須年輕化,由掌握世界最先進作戰理論的人出任。

於是,這個已經44歲的人成了要被裁撤的對象。

但最後時刻,海軍大臣想起浪速號還缺一個艦長,於是就留下了他。

他就是東鄉平八郎。僥幸成為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比任何人都需要證明自己。

而在浪速艦上的東鄉平八郎突然看到了前方濟遠號上神奇的一幕。

濟遠號上的白旗

方伯謙的濟遠艦上掛出了白旗!在交戰中,舉白旗表示放棄抵抗,一般對方也要停火。於是東鄉平八郎命令信號兵打出旗語:濟遠立即停駛!

可是濟遠仍在全速向前,絲毫沒有要停的意思。

原來方伯謙是在耍我啊!東鄉平八郎又令浪速開足馬力追趕。雙方再一次逼近,這時,更驚奇的一幕出現了。

濟遠艦上的白旗旁邊又加掛了一面日本海軍旗!

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動作:加掛對方軍旗表示自動成為敵軍俘虜,連人帶艦都送給你們。

對於浪速來說,這又比較難辦了。總不能對著自己國家的海軍旗開火吧。於是信號兵又打出了要求濟遠停駛的旗語,他們認為濟遠這一次應該老實了。可是,濟遠艦仍在全速前進!

東鄉平八郎又一次被調戲了,以前只聽說過兵不厭詐,現在,從方伯謙身上他還知道了另外一個詞語:逃不厭詐。

而這時候,前方有兩艘戰場外的船,正不緊不慢地朝戰場開過來。

方伯謙的誤導

大家一定還記得方伯謙在牙山灣登陸點沒有等到的最後一艘運兵船。

這艘英國籍的運兵船叫高升號,在高升號上,有1116名清國士兵以及74名船工。從遠處跟在高升號後面的,還有輜重船操江號。船上裝著20萬兩餉銀、20門大炮、3000支步槍以及成堆的彈藥。它們並不知道這裏已經發生海戰,按照既定的航線向牙山灣駛去。

高升號最先遇到的是濟遠。它看到一艘掛著日本海軍旗和白旗的軍艦朝自己的方向開來,當對方駛近的時候,突然把日本海軍旗降下,然後全速擦身而過。

方伯謙在離開牙山灣登陸地時,由於高升號還沒有到,當時曾制訂了一個計劃:如在海上遇到第三艘運兵船,必須把它攔截下來令它折返,脫離險境。可是此時濟遠上的方伯謙似乎已經把這個計劃完全忘到腦後了,他的腦子裏剩下的只有“逃出去”這三個字,為了擺脫追趕,在經過高升號旁邊時,方伯謙竟然沒有向高升號發出任何警示,只是把日本軍旗降下,繼續全速向前。

方伯謙不知道的是,他的這個動作大大地誤導了高升號。高升號是租來的英國船,並不認識濟遠艦,也不知道它是北洋艦隊的軍艦,他們莫名其妙地見一艘掛著日本海軍軍旗和白旗的軍艦沖過來,沖到面前時又把軍旗徐徐降下——以為這是一艘日本軍艦在行使海上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