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袁世凱的朝鮮發跡史(第3/5頁)

吳長慶連夜向朝廷寫奏章保舉袁世凱,這樣,23歲的袁世凱升官了,成了清國正五品的“同知”——也就是副市級官員,年薪80兩,正式成為駐朝清軍一個營的長官。

後來,吳長慶奉調回國時,他並沒有把袁世凱帶回國,他知道自己留不住袁世凱,也不想再把袁世凱帶在身邊,這絕對是一個危險人物,不如留他在朝鮮震懾日本人和開化黨人,防著他們做小動作。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證明袁世凱絕對是這份工作的最佳人選。

過了兩年,宮廷政變又一次來了,這次駐漢城日軍趁亂打進了朝鮮王宮,誅殺事大黨大臣,軟禁國王,宣布朝鮮“獨立”。

朝鮮“獨立”,不僅意味著實際上廢除了對清國的藩屬地位,停止向清國朝貢,而且以後只能聽日本人的。

消息傳出,駐朝清軍另外兩個營的長官決定立即向國內朝廷報告,聽候朝廷的指示。但袁世凱堅決不同意,他認為兵情危急,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等朝廷的指示下來,日本人都成為太上皇了,必須趁日軍的勢力在朝鮮還未站穩,當機立斷,果斷平息政變,維護清國在朝鮮的利益。

由於袁世凱的態度很堅決,情緒很憤怒,最後其他兩個營的長官同意:由袁世凱率領他的部隊攻打日軍占據的朝鮮王宮,其余兩營幫忙策應。

袁世凱又一次出手了。和上次一樣,他又一次沖在隊伍的前面,帶領手下士兵蜂擁而上,銳不可當,日軍倉皇逃竄。趕走王宮裏的日軍後,袁世凱又煽動漢城的流氓地痞(跟他關系很好),在街上見到日本人就砍,並且一把火燒了日本公使館。混戰中,袁世凱成功地解救出被挾持的國王,護送他回宮,並拿出自己的軍費(朝鮮王宮沒錢),親自做好了被誅殺的事大黨大臣家屬的撫恤工作。

由於袁世凱一系列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朝鮮朝廷又一次恢復了對清國屬國的地位,國王被日本人挾持期間發布的對清國不利的政令通通廢除,清國的利益再一次被維護。

由於袁世凱在這次動亂中表現出了軍事上的果斷和政治上的成熟,他在朝鮮的地位更加鞏固了。後來,清國撤去了在朝鮮的駐軍,而袁世凱仍然沒有被調回國,成為清國派駐朝鮮的最高領導——清國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

這個官職在清國相當於道員,也就是省部級的(正三品)。實際上是清國派往朝鮮的全權代表——監國。為什麽不直接叫監國?這是為了避嫌。當然叫公使也不行,因為愛面子的天朝上國認為,“屬國無外交”,派到小弟那裏去的,自然要避免使用外交上的一些稱號。所以打著“通商”的牌子,來行使監國的權力。

實事求是地說,雖然作為“官二代”,但目前為止袁世凱的一切還是靠自己奮鬥得來的,他能力強,又舍得付出,所以對於在朝鮮做到這個全權代表,別人是沒有異議的。

就這樣,袁世凱開始了他在朝鮮漫長的駐紮生活,這一駐紮,就是13年。在遠離權力中心的異國他鄉,在清國朝廷的大臣幾乎把他遺忘的時候,在日本人的處處包圍和挑釁之中,袁世凱幾乎以一人之力一次次成功抵抗和反擊,堅守清國的利益底線,日本人對這位油鹽不進流氓作風的清國人很是頭疼,先是想攆走袁世凱,然後又實行暗殺,都被袁世凱躲過。

這段日子,用袁世凱自己的話說,他是在“只手支撐東方大局”,這話雖然是吹牛,但我認為吹得還比較合理。

由於袁世凱十分強硬和狡詐,朝鮮國王在他面前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戰戰兢兢。袁世凱不僅可以隨意出入王宮,還要對國王說話辦事指指點點,當時國王發給各國的外交文件除了蓋上玉璽,還必須蓋上他袁大人的大印才能生效,重大事情上的請示通報也是少不了的。而袁世凱出入王宮期間,打聽到朝鮮王妃還有一位妹妹,很年輕的思密達(16歲),很漂亮的思密達,就將她笑納為自己的三姨太,兩位陪嫁的丫頭被納為二姨太和四姨太。據野史上說,袁世凱還打過美艷的朝鮮王妃的主意,很可能跟她有一腿,這個說法當然找不到明確的歷史證據,但我認為就袁世凱的性格來說,這種事情他是絕對幹得出的。

總之,在外人看來,袁世凱在朝鮮是很風光的。他也有了獨輪車,所謂春風得意有人參,獨輪車上抱美人,是也。

但誰也不知道,這個時候的袁世凱是不快樂的。他很不快樂。

袁世凱的人生瓶頸

因為這一切不是他想要的,準確地說他想要的不止這些。

在朝鮮期間,袁世凱不停地向主管他的國內領導打報告,要求回到清國溫暖的懷抱,但沒人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