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時問不光是軍隊(第2/6頁)

11月3日,“林羅劉”有封電報”:

軍委東北局:

(一)沈陽戰鬥,估計昨日黃昏可結束,守敵可全殲。

(二)營口戰鬥已結束,五十二軍從海上逃走多少,被殲多少,現不明。

(三)我們昨晚自打虎山以西轉移,今晨到新民西,擬今晚去沈陽。

林羅劉

同一天,“林羅譚”在給各兵團、縱隊“各首長並報軍委東北局”的電報”中說:

為恢復體力,各部在到達駐地後的前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不必正式出操上課,開會亦求內容扼要,應多進行文化娛樂工作。

林彪此時的心情,從這兩封電報中,可揣見一斑,最後一戰,跑得上氣下接下氣,還是讓52軍軍部率25師(缺一個團)和特務團從營口跑掉了。

10月25日18時,毛澤東在給“林羅劉”並告東北局的電報中說:

你們事先完全不估計到敵人以營口為退路之一,在我們數電指出之後,又根據五十二軍西進的不確實消息,忽視對營口的控制,致使五十二軍部隊於三十四日占領營口,是個不小的失著。⑴。

“批林批孔”中,這是批判林彪“對抗毛主席關於遼沈戰役戰略方針”的專題之一。有的文章甚至說林彪是故意留個缺口,讓52軍跑掉的。

52軍進占營口之際,正是遼西圍殲戰即將展開的關鍵時刻。林彪全神貫注於廖耀湘這條大魚,雖曾命令9縱東渡遼河趕往營口,但已晚了一步。

有的老人說:遼南獨2師改變計劃到遼西,林彪是報告了毛主席的,毛主席是同意的,組織手續是全的。獨2師正好截住廖耀湘退營口先頭部隊,歪打正著,使敵人產生錯覺,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不然,廖耀湘退營口會不會得逞?獨2師去營口就能堵住嗎?

有的老人說:遼沈戰役殲敵47萬,跑掉1萬,本來不算個甚麽問題,平津戰役跑掉5萬敵人,淮海戰役跑掉六個軍,這麽比也不算個問題。毛主席當時提出批評,是擔心遼西和沈陽敵人從營口跑掉,遼沈戰役結束後這個問題就不復存在了。後來那麽批,太苛求了,不公道,墻倒眾人推,鼓破亂棍捶,叫人後怕。

軍事科學院一位戰史專家說:現在寫遼沈戰役,用不著提這個了。

其實,這本書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節外生枝,用不著提的。

“起義”? “投誠”?

十一月一日拂曉,一陣激烈的槍炮聲後,防線很快被突破,各路部隊迅速擁入沈陽的大街小巷。

六師十六團尖刀連一連連長黃達宣,率隊從火車站南攻入,一路搜索前進。

到處都在響槍,哪兒也沒有像樣的戰鬥。開頭還能見到敵人,邊跑邊回頭打幾槍,後來連個人影也見不到了。

黃達宣和指導員蘇福林,駁殼槍大張著機頭,率隊貼著街道兩邊墻根前進。進到大西門裏附近,“世合公”銀行探出兩個國軍腦袋,一閃又縮了回去。黃達宣沖進去,幾扇門大敞著,裏面都是敵人。站著的,坐著的,躺著的,清一色盒子槍,有的放在桌子上,有的扔在地上,毫無反抗意識。黃達宣問當官的在哪兒,不吱聲,都朝樓上指。踏著木制樓梯“噔噔噔”跑上去,一扇門裏走出個穿長袍,戴禮帽,商人模樣的人。駁殼槍頂上去∶交槍不殺!那人說∶請長官小聲些,我們長官都在這兒。這時裏面走出個中上個頭,挺魁梧,又挺有派頭的漢子,說∶我是周福成,我們正在和你們的三縱隊(實際是獨立師——筆者)商討投誠事宜。

當時,黃達宣從未聽過“周福成”這個名字,不知道周福成是國民黨八兵團司令官兼五十三軍軍長——這時是沈陽守備兵團司令官。

不到一天時間,一連劃拉一千多俘虜。“世合公”銀行後有個操場,列好隊,黃達宣親自挑選“解放戰士”,個頭沒他1。75米的不要。看中一個撥拉出來一個,撥拉出來八十個。一報數,少一個。他一眼就瞅住俘虜堆中一個大個子,說∶你怎麽又回去了?那大個子說∶我想回家。黃達宣說∶東北解放了,關裏沒解放呢。說著,又給撥拉過來了。

這個“大個子”,就是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惠滋中將。

有的老人說∶黃達宣抓了個國民黨中將兵團司令官,還給我軍“撥拉過來”個中將副總參謀長。

過去說就說了,當了軍長,成了上級,還這麽說。黃達宣覺得不好意思,說∶軍長,你再別說了。徐惠滋說∶老連長,這是歷史呀。

三月三十一日晚,沈陽守備兵團司令周福成,將指揮權交給五十三軍副軍長趙鎮藩,躲進“世合公”銀行甩手不幹了。兵團參謀長蔣希斌,命令機關各處、科原地待命,等待解放軍接收。參謀處長戴鴻圖,通告各部隊也照此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