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北京的淪陷(第5/5頁)

愛新覺羅・載湉,永遠地再見了,你不要脆弱,你要永遠有盔甲,因為你是男人,我有的挑,你沒的選。

太監過來報告已經將珍妃“處理”完畢,慈禧馬上化好妝,一秒變農家老太婆,在眾人的簇擁下,先從沒有洋兵進攻的皇宮西門西華門出逃,然後往北出內城德勝門,一路向西。這一路風餐露宿、饑腸轆轆,經直隸懷來、宣化,山西大同、太原,最終落腳西安府。

幾乎在慈禧離開的同時,一個日本人來到了北面的神武門前。

宮外的“午門停火協議”剛剛達成,但為了爭取到“首入皇宮”的榮耀和利益,日軍又開始動腦筋了:達成的協議只是停火,並不是說我們不可以去喊話勸降啊。

隨軍翻譯官川島浪速出動,他特意繞到北面的神武門前,透過宮門門縫,他用流利的漢語朝裏面喊話,告訴裏面的人,只要主動打開宮門,皇宮就可以免受炮火,和平保存下來,否則聯軍炮火一開,皇宮就會夷為平地,裏面的人也無法活命!

宮裏早就亂成一團,留在這裏的只是一群不知道去哪裏的太監、宮女和侍衛,他們中很多人已經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大殿的橫梁上到處掛滿屍體,沒有勇氣自殺的人不知如何是好,手足無措,聽到宮外的喊話,大家只好商量該怎麽辦。

侍衛們考慮良久,感到大勢已去——開門!

當然,要放“洋鬼子”進來,南北的正門、午門和神武門都是不能開的,只能開東西旁門。西華門是宮中慶典活動的通道,不能開,而東華門是殯天皇帝靈柩的出入門,本來就是一座“鬼門”,就開東華門吧!

這已經是我們能夠為守衛這座皇宮的尊嚴所做的最後的事情。

侍衛和宮女太監來到東華門前,“嘎吱”的聲音響起,厚厚東華門終於被打開,神秘、莊嚴的皇宮暴露在八國聯軍面前。

日軍又立了一大功,但對於這座皇宮,八國聯軍還真不好處置,公開去搶吧,明顯有違勸降的協議,難免會受到一些輿論的譴責,更重要的是皇宮裏珍寶實在太多,難保不會發生火並。於是,大家想出了一個辦法:由美軍和俄軍把守宮門,允許各軍軍官們先去“參觀”,過過眼癮。

驚奇的一幕出現了,在熱得冒汗的大夏天,來皇宮“參觀”的軍官們個個都穿著大衣,夫人們戴著大鬥篷——當然,這麽穿戴也是有理由的,等他們出來的時候,衣服和鬥篷裏就塞滿了各種便於“順”走的金銀器皿、翡翠珠寶、古玩字畫等,只恨不能披條麻袋來啊。

皇宮就這樣遭受了順手牽羊的盜搶,但正因為不是公開的搶劫,它也在萬幸中得到了大部分的保存。

而有一件事情是八國聯軍必須要做的。

他們知道,長久以來,在大清的老百姓中,都流傳著一個神話,皇宮是天子住的地方,宮門和宮內都有神靈護佑,“洋鬼子”的軍隊是無法進去的,一進去就要遭受雷劈。所以,雖然不能放任軍隊公開去搶劫,但必須打破這一神話——讓軍隊通過皇宮。

8月28日,八國聯軍在天安門前舉行了一場閱兵式,八支軍隊在金水橋前集結,然後依次列隊通過天安門、午門、神武門,由南向北穿過皇宮,一旁的軍樂手吹吹打打,好不熱鬧,似乎就是要宣告全世界:哥通過了皇宮,啥事都沒有。

來自英國威海租界、全部由清國人組成的英軍“第一軍團”作為單獨方陣,最後一個通過天安門前,當然,他們還是打扮成“印度阿三”的模樣舉槍通過自己國家的心臟地帶。在從天津到北京的所有戰鬥中,“第一軍團”是英軍真正的作戰主力,在總攻天津城的戰鬥中,他們是“參加最後攻城戰並占領天津城的英軍的唯一代表”,他們“守紀律,聽從指揮,勇敢,吃苦耐勞,射擊水平很高,吃飯不挑食物”。在1900年之戰中,他們總共有23人陣亡,後來英國政府特意在威海為陣亡者豎碑紀念,其余生還的人,還被挑選出代表,在1902年被邀請到英國參加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禮,直到1906年,這個軍團完全解散。

而日軍由於“保全皇宮”有功,在留守京城的人們中受到了很大的“尊敬”,大家似乎已經忘記了6年前甲午戰爭中的旅順大屠殺。肅親王善耆了解到是川島浪速向神武門內喊話才保全了祖宗留下來的這座大宅子,於是他對川島浪速肅然起敬,與川島浪速結拜成兄弟並將自己的第十四女過繼給川島浪速做義女。從此,川島浪速就多了一位間諜培養對象。他將這位“義女”培養成日本間諜史上最出色的美女間諜之一——川島芳子。

而對於八國聯軍來說,對皇宮不公開搶劫,不代表不對其他地方進行公開搶劫,就在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和北京的同時,一場人類文明史上空前的大劫難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