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東淪陷,日軍史上首次跨過鴨綠江(第5/8頁)

雖然已經傷亡慘重,雖然已經沒有了主帥,可是清軍沒有人放棄堅守。士兵們高喊著左寶貴的遺言,再次集合起隊伍,在城頭向日軍開火。當日軍沖鋒到城墻下時,清軍朝日軍頭頂上跳下,將他們撲倒,然後赤手相搏!

日軍被這一幕驚呆了。自進入朝鮮戰場以來,日軍第一次見識了清軍的英勇,這種不要命的打法是很恐怖的。而當日軍稍微後退時,內城的清軍竟然乘勢發動反撲!

玄武門日軍終於帶著懊惱和一絲不解的心情撤退了。他們原本以為用絕對優勢兵力攻下玄武門是輕而易舉的,沒想到卻遭遇如此頑強的抵抗,左寶貴給了他的士兵最好的武器、充足的彈藥,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不死。

在城南和城西南的戰場上,清軍都擊退了另外兩路日軍的進攻。形勢對清軍大為有利。日軍傷亡人數高於清軍,而他們的炮彈快打光了,步槍子彈也所剩不多,更重要的是飯團子也吃光了,只好去挖野菜。很多人沖鋒一天都沒有吃到飯,偏偏天公又不作美,平壤下了大雨,瑟瑟發抖的日軍擠在一起,又累又餓,疲憊萬分,傷兵沒有藥,只有不停地哀號,全軍士氣全無,陷入悲觀境地。

而對於平壤守軍來說,這是一次全殲日軍的絕佳戰機。清軍要做的只是主動出擊,連夜發動偷襲,日軍的饑餓之師和疲憊之師,根本無力抵擋。

為了防備清軍可能連夜發動偷襲,日軍決定總體撤退。

對於這個結果,山縣有朋其實並不是沒有心理準備。在日軍從仁川出發前,山縣有朋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玉碎”後來成為日軍在戰場集體自殺的代名詞),一定要為天皇“盡忠”。“萬一戰局極端困難,也絕不為敵人所生擒,寧可清白一死,以示日本男兒之氣節,保全日本男兒之名譽!”

各路日軍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正在收拾行李,其實行李也沒什麽好收拾的,因為他們本來帶的就不多,日軍在等待最後的奇跡。

葉志超的決定

平壤城內,葉志超正在作著他的決定。

左寶貴戰死了,屍骨無存,留下的只有一只靴子。葉志超對這個結果又驚恐又興奮。

興奮的是,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他逃跑了。

準備拍拍屁股走人的日軍驚奇地發現,平壤城頭竟然掛出了白旗!

於是日軍後撤的行動停了下來,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一名朝鮮人出城給日軍送信,他正是葉志超派出的,葉志超以平壤朝鮮官員的名義向日軍投降,說明清軍已經同意停戰退出,希望日軍遵照國際公法夜間休戰,再不要發一槍一彈,雙方第二日再正式談判如何投降的問題。

日軍懷著無比驚訝的心情接受了投降書,同意了投降書上的內容,把朝鮮人打發走了。然後日軍開始在平壤後路布置——埋伏。

憑著對葉志超的了解,日本人知道:所謂第二天談判只是一個幌子,他一定會連夜逃跑的!這是一個絕好的全殲清軍的機會。

夜晚到來了,平壤的雨下得更大,狂風中大雨滂沱,電閃雷鳴,餓著肚子的日軍出動全部主力,急行軍到平壤後路,埋伏在道路兩側。

日軍很快就證實了他們的猜測,天一黑,葉志超就帶著親兵冒雨悄悄先跑了。主帥不見了的消息很快在軍中傳出,於是平壤守軍全部潰散。他們來不及帶上武器和輜重,爭先恐後地沖出城門,向平壤後路逃去。

埋伏在道路兩旁的日軍看準時機開火。

漆黑的夜色中,只顧逃命的清軍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前面的清兵被槍擊,惶恐之中便調頭向後,後面的清兵也不清楚情況,只顧拼命向前,於是互相踩踏殘殺。日軍又趁機包圍開槍,一時間,道路上死屍遍地,1500多名清軍被當場射殺,或者被自己的同伴踩踏而死,另有700多人成為俘虜,清軍大潰敗,而日軍絕地逢生!

平壤就這樣失守了。李鴻章精心布置的平壤防線在24小時內便告失守。9月16日,日軍開進了平壤城裏。日軍獲得了他們想象不到的戰利品,大量的克虜伯炮,大量的連發毛瑟槍,大量的金銀,炮彈792發,子彈56萬發,金磚就有43公斤。

而這一天,丁汝昌正率領北洋艦隊護航支援平壤的軍隊前往安東,無論是派兵的李鴻章、運兵的丁汝昌還是登陸的清軍都不知道,就在他們抵達安東準備進入朝鮮時,平壤已經失守了。第二天(9月17日),大東溝海戰發生。

葉志超一口氣跑了六天,一路上他沒有做任何停留,逢山過山,遇河過河,狂奔500多裏。在朝鮮崎嶇的山路中,平均每天跑出80多裏,速度堪比越野車,竟然從平壤一直跑到了鴨綠江邊,才心有余悸地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