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變革的前夜(二)

周楠:“按說,答應青州府的懇請對內閣、司禮監甚至天子還來說也不算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也算是一樁恩典,可他們卻要考慮這麽做的後果,以及所產生的影響。”

“此例一開,地方上肯定會弄出許多理由要求全盤實行折色。沒錯,文江你剛才說得對,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是,如此一來就涉及到朝廷政務的許多改變。比如國家財政收支的計算方式,甚至涉及到相關的機構變化。”

“這可是開天辟地的大變革,必然觸動舊既得利益折的飯碗,哪裏有那麽容易?”

“歷朝歷代的變革鮮有不流血者,商鞅、吳起、王安石都是這樣,如何能不慎重?”

“朝中公卿大夫都是喜靜不喜動的,這兩年國家出了多少事,再來一場大變革,局面如何收拾?”

“變革是要變革的,但不能操之過急,當徐為之圖。”

聽周楠說完,史文江沒想到事情背後會有這麽深的意義,抽了一口冷氣:“風起於青萍之末,還是舍人高屋建瓴看得透啊!”

周楠以前在他心目中其實地位不是太高,說到底也是自己父親以前手下的一個文才過人衙役。只不過因為智謀過人,又風雲際會,這才走到如今這個位置。

說到底也就是個官僚。

今日聽他這麽一說,心中大為佩服,所謂國士無雙也不過如此,中樞決策機關果然鍛煉人。

沒錯,周楠所說的正是張居正變法中的《一條鞭法》,就是將賦稅和徭役統統折合為白銀。國家拿到錢自行購買物資,雇傭青壯,不再收實物,也不在征發民夫。

也因為這次改革,到張太嶽去世的時候,國庫尚有存銀一千多萬兩。有因為國庫充盈,這才有後來的萬歷三大征,才會活生生又為大明續命八十多年。

法是善法,但實行起來卻有許多難處。首先一點,就得清丈土地。

畢竟,一條鞭法實行的數字化管理,必須有準確的數據可供決策。而清丈土地,那可而是要觸動全天下士紳利益的。如此,官員們必定出工不出力。

於是,張居正又弄出了一套《考成法》,年年考,月月考。一旦官員完不成任務,不好意思,你給我走人。

這樣一來,新政才得以推行。

周楠穿越到明朝一年多時間,已然妻妾成群,兒女繞膝。他已經徹底地融入這個時代,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子孫將來做北方侵略者的奴隸。再過幾十年建州女真就要崛起,估計自己也或不到那個時候。但是,作為一個穿越者,往大裏說,要為國家和民族盡一分力。往小裏說,也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

對於未來的隆萬大改革,他還是想推動一把的。

這場大改革就是個得罪人的活兒,遇到的阻力也不小,必須有個強力人物主持。

如今的內閣在嘉靖的手中已經徹底權力碎片化,這其中周楠也助了一把力。沒有如張居正這種權傾朝野的首輔,現在在弄這場改革根本就沒有可能。

難道,歷史會選擇我代替張居正去做這個權臣大改革家?

周楠背心突然有寒毛豎起來,他立即就將這個想法拋之腦後。做張居正,開什麽玩笑!

老張的下場可不妙得緊,死後還被人開棺戮屍,就連兒子也被活生生餓死在家了。我就是個吃喝玩樂享受人生的小丈夫,這種為國家為民族不惜身的事情誰愛幹誰幹,我可沒興趣。

聽周楠說完這其中的關節,畢竟也是個讀書人,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史文江突然幽幽一嘆:“如此善法,難道就推行不下去。若人人都惜身不肯擔負自己所應該擔負的歷史責任,這國家又會走向何處?亞聖有雲: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難道聖人之言都白讀了嗎?”

周楠:“會有人去做的,一定會的。今天有嚴尚書,明天說不定會有其他人。有了開頭,這個潮流就阻擋不了。”

是的,據周楠所知,隆萬大改革雖然發端於隆慶朝,到張居正主政的萬歷年終於徹底推廣。但實際上,在嘉靖年末期,朝廷和有識之士也覺察出中央財政出現了不小的問題,需要改變,也做了許多微調。

實際上,張居正大改革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成績,而是跨越三朝的一股政治革新。只不過,老張的手段實在太過激,一味下猛藥,終於激起了整個文官集團的反動。

張太嶽的問題是沒有弄清楚一個重要的問題: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沒能爭取到潛在的支持者,以至於把溫和派改革支持者推向敵對陣營。

嚴訥今天派那姓王的幕僚和自己溝通,並不僅僅是為青州知府說情那麽簡單。